安溪縣祥華鄉石門殿九天玄女真仙請火進香普渡是一項千年傳統民俗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門殿(九天玄女真仙)
- 別名:九天聖景、九天玄女道場
- 地理標誌:安溪縣祥華鄉多卿街道新寨村
一、真仙駕臨:玄女真仙三姐妹(即多卿境主俗稱“仙媽”),據傳仍天上諸仙好人間奇景,游而忘返,留於華安白鶴,後來到多卿。
二、真仙居處:多卿新寨村水尾石門殿。
三、鄉例目的: 寄託風調雨順,年成喜人;合境平安,團結向上;前途光明,萬事大吉等良好願望。
四、“請火”鄉例有關程式
(一)確定“大小頭”(即每年鄉例主持者)
每年鄉例結束(正月十九),有意參加下一年主事競爭者,進行擲杯祈請三仙應允。首獲準三杯者為“大頭”,餘人亦應三杯者為“小頭”,“大小頭”一俟產生,即接手下一年所用請火器具,諸如:聯彩、涼傘、鑼、輦轎等等。
諸頭分工:
一頭,挑香火籃;
二頭,隨香轎;
三、四頭,執前燈;
五頭,敲前鑼。
〔一至五頭均禮帽禮服〕
(二)確定“割火”所在
七月初一,新主事者匯集石門殿,備素食筵席一。根據近來情況及不重複的原則羅列地名幾個(山頭、社裡)。然後逐一請拜直至有三杯皆允者上選。
所選地點倘是外姓社裡,則必先出貼告知,借地進香。
地點一經確定,即派遣人丁組織築路修橋。
(三)”請火”儀式與程式
1、七月十六日 “請火” 各項工作準備停當。
石門殿清掃,洗涮一新,各種物具準備停當。點香明燭。視地點遠近,決定出發時辰。粉面、正身出門,硬身留殿,後到半路候香。
2、香山割火:
公家備菜桌一席:餞盒、金紙、香、燭、糍、粿;硝三門(火藥);
參加者自備金紙、飯糰;
到香山擺展飯糰先敬真仙后用膳;
道士做法、割火:
過火(分“硬過”與“軟過”二類)
硬過:
由道士執鋼刀屢劈山石起火星,引燃香火籃中硝石,進而燃起籃中香把木炭及硬木,取得火種。
軟過:
用點燃的香把引燃硝石、香把、木炭、硬木,取得火種。
每種儀式均做三遍,俗稱“山頭三門火”。每遍得火,道士先喊“過嘍”,然後全體人員跟著齊喊。同時,鐘鼓齊鳴,槍炮齊響,宋江師大拜玄女真仙。
割火完畢,列隊返回。
3、佇列如下:
割刀⑴—→ 前鑼—→前燈⑵—→炮陣⑶—→銃陣⑷—→大龍旗⑸—→鑼鼓⑹—→宋江獅—→四管閣(南音)⑺—→聯彩⑻—→五風旗⑨—→紅涼傘—→清道進香旗⑩—→香盤⑾—→宮燈⑿—→提爐⒀—→進香燈⒁—→彩旗—→銅鐘鼓—→硬身輦轎⒂—→香盤—→宮燈提爐—→進香燈—→彩旗—→銅鐘鼓—→副身輦轎—→香盤—→宮燈提爐—→進香燈—→彩旗—→銅鐘鼓⒃—→正身輦轎 —→道士⒄—→香火籃⒅—→隨香轎。
注:⑴開路除草.
⑵前燈一對,各正面上自右向左橫書“石門殿”,正中豎書“玄女真仙”背面豎書“進香”。
⑶由燃放散鞭炮者組成。
⑷喇叭銃,俗稱仿槍。
⑸大旗由旗頭、旗面、引旗、聯彩、主旗桿、旗索、旗鉤、扭竹組成。其中旗頭、旗面、主旗桿為主要部件,余為附屬檔案。架旗時,主配件均得有足夠的人手負責,各司其職。
⑹包括中鑼、中鼓、鐸、鈸、鐃等。
⑺由女童古裝打扮,四管配樂。
⑻一面繡“石門殿”,另一面自右往左繡“玄女真仙”。
⑼綢底,有黑紅黃綠紫等顏色。一面繡龍,另一面橫繡“石門殿”,豎繡“玄女真仙”。
⑽均為四角旗,均一面繡龍,另一面分別繡“清道”、“進香”。
⑾盤面為近似半圓的弓形,圓弧處配幃;盤上靠托者置一小香爐,近弧一樽觀音,面向托者;盤上左古董右花瓶;托者禮帽禮服;隊伍行進時,此盤朝人多熱鬧之處轉。
⑿內點燭。
⒀各處均備雨傘一把。
⒁一面書“進香”,另面書“玄女真仙”,內點燭。
⒂途中候火。正副身到時匯入其隊伍前。
⒃為不停鳴奏,備二副。
⒄需全副行頭:道士帽服,麻蛇,牛角,草鞋襪。
⒅內放取回的火種。
4、十七返回途中留敬(其中硬身候火處宜比較隆重)
入石門殿後,由道士將請回的火種引著香把,插入已備好硝的香爐,點著爐火,如此三遍。
做七現尾敬。
5、十八日迎社。
編隊(除烏厝壠外,因此地為虎形,不準喧譁)與十七日同線路。定點設敬:石門殿→多卿街→草坂(敬一)→坑內(敬二)→後坑(敬三)下厝(即鳳池小宗,敬四)→白玉衡(敬五)→蘇山(敬六)→石門殿(敬七)
此日,玄女真仙經常順便向許願而“忘記”拜謝的信徒索取“欠債”(俗稱“討債”。)
6、十九日做照。
石殿內備米粿、水果、蜜餞素筵,獻敬,謝天公,祈福(做敬後於廳尾舉行,全豬敬備)。
祈拜下年頭人。
五、關於齋戒(戒期,成日素食,遠離犖腥)
1、“大小頭”戒期一個月(七月十七日向前推);
2、小頭七月初一開始即可。
3、余者七月十五開始齋戒。
七月十六日多卿街道不見犖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