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湯

石膏湯

石膏湯出自《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師方》。方劑組成為:石膏30克 黃連 黃柏 黃芩各6克 香豉9克(綿裹) 梔子9克(擘) 麻黃9克(去節)。本方主治為傷寒表證未解,里熱熾盛,故解表與清里兼顧。方中石膏清熱除煩為君,麻黃、豆豉發汗解表為臣,黃連、黃柏、黃芩、梔子以瀉三焦之火為佐。配合成方,發表而不助里熱,清熱而不失治表,洵為表里雙解之良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膏湯
  • 主要原料:石膏、枳殼、薺苨防風,菊花,旋復花,芎藭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瀉三焦之火
  • 副作用:身目俱痛
用法,主治與功用,其他,石膏湯方論,聖濟總錄,

用法

上七味,切。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一日分三次服。初服一劑小汗,其後更合一劑,分兩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攣煩憒即愈。得數行利,心開令語,毒折也。

主治與功用

【功用】清熱瀉火,發汗解表。
【主治】傷寒病已八九日,壯熱無汗,身體沉重拘攣,鼻乾口渴,煩躁不眠,神志昏憒,或時呼呻,脈滑數。

其他

【禁忌】服藥期間,忌豬肉、冷水。
按:陶華《傷寒六書》卷一"三黃石膏湯",即本方加姜、棗、細茶。治療傷寒汗吐下誤治後,三焦俱熱,身目俱痛之證。
【類別】名方
【方劑歌訣】石膏湯中梔三黃,麻黃豆豉共煎嘗;傷寒壯熱脈滑數,里清表解真良方。

石膏湯方論

唐·王 燾:石膏湯,療傷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熱,其脈滑數,昏憒,身體壯熱,沉重拘攣,或時呼呻,而已攻內,休猶沉重拘攣,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湯則攣急不差;直用汗藥則毒因加劇,而方無表里療者,意思以三黃湯以救其內,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湯方。(《外台秘要》)
明·吳 昆:寒毒藏於肌膚。至夏變為熱 ;熱病未除,更遇溫熱,名曰瘟毒。熱病之最重者,寒能制熱,故用石膏;苦能下熱,故用芩、連、梔、柏;佐以麻黃 、淡豉之發散者,以溫熱至深,表里俱實,降之則郁,揚之則越,郁則溫熱猶存,兼之以發揚,則炎炎之勢皆燼矣。此內外分消其熱,兵之分擊者也。(《醫方考》)
清·汪 昂:此足太陰、手太陽藥也。表里之邪俱盛,欲治內則表未除,欲發表則里又急。故以黃芩瀉上焦之火,黃連瀉中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火,而以麻黃、淡豉發散表邪,石膏體重瀉胃火、能解肌,亦表里分消之藥也。(《醫方集解》)
清·吳 謙:仲景於表里大熱,立兩解之法。如大青龍湯治表里大熱,表實無汗,故發汗,汗出而兩得解也;白虎湯治表里大熱,因表有汗,不主麻、桂,因里未實,不主硝、黃,惟以膏、知、甘草,外解陽明之肌熱,內清陽明之腑熱,表里清而兩得解也。若夫表實無汗,熱郁營衛,里未成實,熱盛三焦,表里大熱之證,若以大青龍湯兩解之,則功不及於三焦;若以白皮湯兩解之,則效不及於營衛。故陶華制此湯,以三黃瀉三焦為之火盛,佐梔子屈曲下行,使其在里諸熱從下而出;以麻黃開營衛之熱郁,佐豉、蔥直走皮毛,使其在表之邪從外而散。石膏倍用重任之者,以石膏外合麻、豉,取法乎青龍,是知解諸里之熱,不能外乎青龍也;肉合三黃,取法乎白虎,是知解諸里之熱,不能外乎青龍也。內合三黃,取法乎白虎是知諸里之熱不能外乎白虎業。且麻、豉,得石膏、三黃,大發表熱,而不動里熱;三黃得石膏、麻、豉,大清內熱,而不礙外邪。是此方擅表里俱熱之長,亦得仲景之心法者也。若表有微汗,麻黃減半,桂枝倍加,以防外疏;里以微溏,則減去石膏,倍加葛根,以避中虛也。(《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
清·費伯雄:三焦鬱熱,毒火熾盛,非三黃、石膏不足以祛之。尤妙在麻黃、豆豉開解肌表,使鬱火通行。此正如清負滌煩,非發風助火也。(《醫方論》)
清·張秉成:黃芩清上焦之火,黃連清中焦之火,黃柏清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火,使之屈曲下行。夫疫之來也,必從口鼻而入,鼻氣通於肺,口氣通於胃,肺胃為受邪之藪①,故重用石膏,以清肺胃,以桂其傳化之源。里熱既清,表尚未解,故以麻黃、淡豉之發汗解表者,一行於肺,一行於胃,如是則表里均解耳。用姜、棗者,亦不過扶正散邪;細茶者,所以清肅上焦耳。(《成方便讀》)
【注釋】①藪(sou叟):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聖濟總錄

【組成】石膏(碎)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薺苨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菊花半兩,旋復花半兩,芎藭半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十六。
【主治】風頭痛。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4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薄荷5葉,同煎取7分,去滓,食後溫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