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西部的岷江水系,長江支流等河流生活的本土石斑,體型相對較小,成年體長18~~25CM左右,體重在100~~250g之間,由於其常年生活在淡水,以啃食附著在石壁上的浮游生物和昆蟲水生幼蟲為食而得名。其生長速度較慢,但是其耐低氧、抗病力強,而且外形美觀、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既可以做為商品魚,又可以作為觀賞魚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淡水石斑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岷江水系,長江支流,我國西部一些省市河流
生活習性,生活環境,食物,形態特徵,生長體重,地理分布,繁殖狀況,垂釣參數,
生活習性
生活環境
石耙子常年生活與水體的底層,以附著於石壁的水生昆蟲和浮游生物為食,因其常年打磨而導致石壁光滑,因而得名,其性兇猛而恬靜,安謐而悠閒,整潔而挑剔。有以上特徵,可以看出石耙子的生活環境清幽,清潔,清靜。
食物
主食浮游生物,繁殖期和越冬期,會使用昆蟲幼蟲,例如:水爬蟲、孑孓等
形態特徵
石耙子體型為紡錘型,口下位橫裂,口角有須一對,肉質。
生長體重
石耙子體型相對較小,成年體長18~~25CM左右,體重在100~~250g之間。
地理分布
只在岷江水系,長江支流和長江上游,以及我國西部部分省市發現此魚。
繁殖狀況
石耙子雌性親魚三年齡可產卵,雄魚一年可達性成熟。產卵期在每年的4--5月之間,一般在下午,淺灘上十數尾魚兒追逐嬉戲,雌魚以尾觸動雄魚排出乳白色精液,然後產卵,體外受精。卵為橢圓形,卵色呈黃暗綠色,不透明,粘性卵,卵分散附著在石壁上。體重140克的雌魚每次產卵約為3000-4000粒,在水溫26-29℃下受精卵經48小時可孵化出仔魚。
垂釣參數
外形美觀、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既可以做為商品魚,又可以作為觀賞魚種,實為釣魚愛好者的首選。
釣具的選擇與組裝:
釣竿以短節硬調3.6~~4.5M溪流竿為最佳,主線不超過1.5#,子線0.6最佳。七星漂(顆粒票),2#伊豆,2#法拉特,鉛錘沉底為佳,可應對走水問題。
釣法選擇:
無漂重鉛沉底:簡稱無漂釣法,重墜,釣底,憑手感
觸底走釣法:漂墜比參照台灣釣發
釣餌選擇:
河蝦、蚯蚓、孑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