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人社區位於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內,距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之東南6公里,北依大佛山,南臨大海,西與王家村社區為鄰,東與沙子口街道西姜社區接壤,嶗山路貫社區而過。2004年底,有居民1428戶,4080人,有曲、孫、王、辛、韓、黃、高、李、劉、毛、蔣、陳、楊、吳、徐、朱、曾等姓氏,以曲姓居民居多,約占全社區人口的60%;轄區總面積276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老人社區
- 所屬地區: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
- 政府駐地:嶗山路301號
- 電話區號:0532
- 郵政區碼:266061
- 地理位置: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之東南6公里
- 面積:276公頃
- 人口:4080人(2004年)
- 著名景點:石老人,石老人觀光園
- 車牌代碼:魯B
地理位置,歷史變化,政區人口,經濟狀況,優勢產業,社會事業,
地理位置
石老人村位於青島市東部,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內。北依溫石山和大佛山,南臨黃海,西與王家村相鄰,東與沙子口街道的姜哥莊村接壤,隸屬青島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全村轄區總面積27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07公頃,另有山巒94公頃,其它為非耕地面積。地勢東高西平,山上林木茂盛,山下土地肥沃,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地瓜、小麥、玉米等。村民出海捕撈,世代傳承,2001年仍然有30%的村民從事這一傳統的漁業勞動。近4公里的海岸線是魚類、藻類、貝類和各種海珍品的理想養殖區。
地圖
歷史變化
1388年(明朝洪武二十一年),高、孫氏先民從“雲南交趾國嘎嘎縣大槐樹裡頭”遷此定居。約1418年姜哥莊曲姓的一支遷來。他們開山闢土、出海捕撈、繁衍生息、漸成村落。因其村南海灣處有一酷似老人形態的巨大海蝕石礁,便以村前海中“石老人”取名石老人村。
政區人口
位於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6公里處,北依大佛山,南臨大海,西與王家村社區為鄰,東與沙子口街道西姜社區接壤,嶗山路貫社區而過。2004年底,有居民1428戶,4080人,社區居民以曲姓居民居多,約占全社區人口的60%,余為孫、王等姓氏。
經濟狀況
居民世代以漁業、農業為主。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相繼成立了青島索菲亞國際大酒店、弄海園宏安機械建設有限公司、石老人鋁合金加工廠、石寶防盜門廠和兩支建築隊,建設大型冷庫一座,引進了韓國泰克尼達因電器公司玻璃鋼廠、日本丸亞株式會社兩家獨資企業。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336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49.5元。
優勢產業
“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村民們利用沿嶗山旅遊風景區主要交通幹道的優勢,在村中路兩側經營商店、飯店、旅館等,形成了商業一條街,成為遊人採購、食宿的集聚點。合資建設的索菲亞國際大酒店已開業,引進了高科技孵化器項目,正在規劃建設石老人生態旅遊健身區。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3.36億元,人均收入6150元。
石老人村在大力發展新興旅遊業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傳統的海洋捕撈養殖業。村西南漁港碼頭於清道光年間建,解放後擴建5次,東、西壩長各60米,灣口西南向,可泊20馬力漁船40隻,設海產品收購點。石老人碼頭今非昔比,帆船換成了機動船、木船換成了鐵船、小船換成了大船,一派繁忙景象,打魚和海水養殖仍然是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
社會事業
2001年該社區在嶗山區率先進行了舊村改造,投資1500餘萬建起了具有現代氣息的居民樓,已安置部分村民住進了新樓房。繼續實施舊村改造,精心打造既有現代化規劃理念,又延續青島歷史文脈、體現生態自然的特色居住小區。自籌資金對街道進行了拓寬、硬化、綠化、亮化。投資40萬元建設了100餘噸的自來水蓄水池,投資400萬元建起了占地21300平方米的青島市嶗山區石老人國小,投資150萬元安裝千門程控電話總機。投資50餘萬元建設了占地38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藏書16000餘冊,方便了居民的文化需求。近幾年為村民投入了養老保險、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終給每個村民發放生活補助費、對考入高中以上學生髮放獎學金。為老年人每月發放養老保險金,對入伍新兵每年發放補貼6000元。逢年過節,社區均組織扎花車、跑旱船、扭秧歌、舞龍耍獅等民眾文化活動。
石老人社區是青島市百強村之一,多次被評為“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青島市‘雙創’先進單位”;先後榮獲“青島市文明村莊標兵”、“青島市十佳文明街居”、“青島市先進文化大院”、“青島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