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中國》是一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攝製的3集紀錄片。
2022年12月21日至23日,《石窟中國》在央視紀錄頻道每晚8點黃金檔播出。
2022年12月22日,奔流新聞記者採訪了秦川導演,聽他講述拍攝《石窟中國》的那些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窟中國
- 類型:紀錄片
- 出品公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
- 導演:王新建
- 集數:3 集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紀錄頻道
《石窟中國》是一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攝製的3集紀錄片。
2022年12月21日至23日,《石窟中國》在央視紀錄頻道每晚8點黃金檔播出。
2022年12月22日,奔流新聞記者採訪了秦川導演,聽他講述拍攝《石窟中國》的那些故事。
《石窟中國》是一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攝製的3集紀錄片。2022年12月21日至23日,《石窟中國》在央視紀錄頻道每晚8點黃金檔播出。2022年12月22日,奔流新聞記者採訪了秦川導演,聽他講述...
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有時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敦煌石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1961年國務院公布莫高窟、榆林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莫高窟作為文化遺產被列入《...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
雲岡石窟(Yungang Grottoes),原名靈岩寺、石佛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雲岡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時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將都城從盛樂遷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
天梯山石窟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學術界有“石窟鼻祖”之稱。“歷代延續修建,文物層疊分布”是天梯山石窟中壁畫和雕塑的重要特徵。天梯山石窟現存...
玄妙觀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唐代道教石窟寺遺址。毗盧洞 時代:宋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安岳縣城東南50公里石羊鎮油坪之厥山上,現存窟龕 20個(含空龕6個),大小造像465軀,碑刻18塊,開創於宋初。造像集中於毗盧洞、幽居洞...
在中國石窟史上,陝北石窟無論是石窟形制還是造像風格都是自成體系的。石窟萬佛洞 據史料記載石窟開鑿於北宋末年(宣和-靖廉即1119-1127)年間,明清兩代數次擴建。現存石窟22處且深淺不一,或獨居聳壁或洞穴相通,是陝北罕見的一組...
天水東南的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因該山狀如堆積的麥垛而得名。石窟始建於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到八十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開鑿,層層相疊,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間有棧道相連,攀援而上可達山頂。麥積山石窟以泥塑為其特色,...
萬佛山石窟是北魏時期中原地區一處重要的漢化鮮卑洞窟,在六個窟中有三個窟內保存有場面完整的禮佛圖行列浮雕,賦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其規模是龍門石窟周邊衛星窟中的佼佼者。其精妙的石刻造像、豐富的藝術想像、精湛的雕刻技法,是中國...
中國石窟寺考古20世紀初一些外國人即根據上述著錄調查了一部分重要石窟,如日本人伊東忠太調查山西大同雲岡石窟(1902),法國人E..沙畹調查洛陽龍門石窟(1907)。不少外國人的調查,往往伴隨著掠奪、破壞,德國人A.von勒科克在新疆拜城、...
千佛寺石窟歷史悠久,為中國石窟藝術瑰寶。196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郭沫若同志親筆指示,要保護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與大石佛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
整窟造像結構嚴整、統一和諧、富麗堂皇、以圓雕和高浮雕、影塑和彩繪相結合手法,層次分明地塑造眾多的佛教人物形象,充分顯示出5世紀前後中國早期石窟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藝術寶窟 馬蹄寺石窟最早建於晉代,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鑿,先...
1986年清理南響堂石窟外檐,於第 2窟門外露出隋代的《滏山石窟之碑》,記述該窟始建及北周滅法等重大事件,是有關響堂山石窟營造史的重要發現。響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觀大方,其雕藝承前啟後,是中國石窟藝術發展史上...
據梓潼縣資深文管幹部介紹,石窟菩薩形象及其情感構造十分獨特,不僅創造了柔曼的身姿,而且生動表露了恬淡超脫的丰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充分反映了唐代初、中期石刻造像藝術水平,對中國晚期石窟與佛教藝術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史學和藝術...
其二,石鐘山石窟是中國各兄弟民族及中國同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國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石鐘山石窟作為南詔、大理國的石刻藝術成就,其文化的多元性在這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跡。南詔、大理國在歷史上與吐蕃相連,並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與之...
龍山石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題材最豐富的道教石窟,在中國道教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填補了中國石窟藝術在宋元之交時期的空 白。1996年11月20日,龍山石窟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最初龍山為佛教活動...
巴中石窟始於梁魏,續鐫於隋代,盛鐫於唐代,後經歷代增鑄,逐漸形成今天斑斕玲瓏,櫛比相連的石窟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石窟59處500餘龕窟、8000多身造像,其中以南龕、北龕、西龕和水寧寺保存最好、藝術最精美。巴中石窟...
文殊山石窟位於甘肅省肅南市裕固族自治縣祁豐鎮境內,位於文殊山脈前山與後山山壁的崖壁上,南北約長1.5千米、東西約為2.5千米,占地面積約為780萬平方米。文殊山石窟有不同朝代的洞窟30餘洞,由文殊寺洞、千佛洞、萬佛塔、五百羅漢...
駝山石窟,位於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城東約4千米處,從北周開始開鑿,到唐代中期完成,歷時近二百年時間。元朝時由於佛道之爭,駝山曾一度為道家所占據,使造像略有破壞。山巒呈南北走向,望之如駝峰,故名駝山。據第1窟右壁唐長安二年...
石窟分四期開鑿。天龍山石窟高超的雕造技法,尤其是圓雕造像,兼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點和中國傳統雕刻所固有的清新韻律和線條,對中國佛教造像產生過深遠的影響。2001年6月25日,天龍山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
此類石窟時代最早,為佛教初傳中國與當地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實為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之濫觴。 ▲ 克孜爾石窟的飛天 其二為“漢風”,具有代表性的是庫木吐拉石窟及阿艾石窟,是佛教在中原地區發展成熟以後隨著唐王朝對西域統治力度的加強...
《中國石窟》,中國文物出版社與日本國平凡社合作出版的大型彩色系列圖書。A4版精裝,由中日兩國著名學者夏鼐、宿白、金維諾和長廣敏雄、岡崎敬、東山健吾等組成編輯委員會,各有關文物考古單位負責編輯,兩國學者分工撰寫論文,從1980年...
克孜爾千佛洞石窟群始鑿於公元3世紀後期,於8世紀後期逐漸衰落。克孜爾千佛洞藝術是洞窟、雕塑、和壁畫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成獨有的龜茲風格,從中可以窺見古代佛教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流傳和演變的脈絡,對於研究中國佛教史、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