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念,特點,案例,研究與運用,
概念
石碳紀距今約2億~2.5億年,延續時間約0.5億年。石碳紀因產石碳而得名,它是地球歷史上最主要的造煤時期。鄂爾多斯準格爾煤田和桌子山棋盤井煤田都形成於這個時期。
特點
在石碳紀時期,地球上綠色植物非常繁茂,大氣中氧的積累量曾一度達到當今的水平。此後,植物的腐爛大量消耗氧,氧的濃度曾急劇下跌。隨著植物又繁生髮展,中生代又出現氧的第二次劇增。如此反覆生消,約在6500萬年前,氧的濃度基本上達到產生和消耗的平衡,並一直穩定到當前的氧濃度。
石碳紀早期的海相地層見於北非、中、西撒哈拉及埃及等地。本紀中晚期發生的海西運動,茅利塔尼亞山就在此時出現,它呈南北向,從摩洛哥延伸至幾內亞。山脈的老地層發生變質,向東側傾斜,在部分地區掩復於平整的古生代地層之上。在大陸的其他部分運動的表現形式為大規模隆起和沉降。
案例
①石碳紀與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準格爾煤田和桌子山棋盤井煤田都形成於石碳紀,地層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桌子山和準格爾旗東部一帶,其自下而上分3個部分:下部為下石碳紀沉積,以臭牛溝灰岩為代表,局部夾黃色砂岩和灰色泥質砂岩,俗稱臭牛溝統。中部為中石碳紀海陸互動相沉積物,以黑褐色頁岩為主,夾灰岩、砂岩、菱鐵礦結核和薄層煤,俗稱本溪統。上部為上石碳紀沉積,主要地層以黑色頁岩為主,夾灰色、黃灰色砂岩、薄層石灰岩、菱鐵礦結核和煤,稱為太原統。除了中、上石碳紀地層之外。存鄂爾名斯環沉積了一套地質年代介於石碳紀和二疊紀之間的海陸互動相地層,有人把它單獨劃分出來,取名為石碳二疊紀山西統。
②石碳紀與海西一印支凹陷區
加里東運動後,本區處於相對穩定時期,接受大量的沉積,根據岩相分析:泥盆紀本區地殼處於緩慢下降階段,沉積了一套海陸互動相的碎屑岩建造。石碳紀本區地殼運動相對頻繁,海浸海退次數增多,由淺海相的碳酸鹽沉積逐漸相變為濱海相一海陸互動相含煤碎屑沉積建造。燕山運動在本區表現為既劇烈又頻繁,其表現形式主要為斷裂活動(廣從大斷裂及其配套斷裂)和伴隨斷裂活動的大規模岩漿噴發和侵人,它破壞了蓋層構造,使其顯得支離破碎,殘缺不全。
本區構造在其生成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經歷了多次的構造運動,使之相互影響,相互乾憂,重迭、歸併、包容、交接。根據其構造形跡,可分為東西向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和與其配套的北東向構造和南北向構造,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內的構造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