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盤農業開發區

石盤農業開發區

石盤農業開發區是2002年1月,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撤鄉並鎮後的分水嶺鄉劃出來,在原石盤鄉的基礎上建立的。開發區管委會駐石盤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盤農業開發區
  • 時間:2002年1月
  • 交通電信:移動通信覆蓋率為60%
  • 可利用面積:7050.87公頃
概況介紹,經濟建設,交通電信,社會事業,名勝古蹟,自然景觀,

概況介紹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石盤農業開發區
開發區管委會駐石盤村。
石盤農業開發區位於武鄉西北部,距縣城42公里。北與榆社縣相鄰,南與故城鎮毗鄰,東與石北鄉相連,西與分水嶺為鄰。下轄12個行政村,19個自然村,共1282戶,4376口人。石盤農業開發區屬黃土丘陵山區。四周群山環繞,山大溝深;中間地勢平緩,河道交錯,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山間盆地。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主要山峰有紫金山,位於胡莊村北,海拔1808米,為我縣西部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雲蔟河,古稱西川河,流經石盤、胡莊等村注入榆社縣境。因上游為林區,清水流量充裕,並在胡莊下游300米處建有胡莊水庫,總庫容量286萬立方米。且小泉小水較多,水資源充裕。
石盤農業開發區屬大陸性暖溫帶氣候,四季分明,乾旱少雨。但特殊的地形條件(小盆地),加之這裡林草豐盛,植被較好,水源充足,形成了適於耕作的小氣候。年平均氣溫7.9℃,年平均降水量548毫米,無霜期166天左右。

經濟建設

石盤農業開發區礦藏資源貧乏,但自然資源豐富。一是國土資源廣闊。全區可利用面積7050.87公頃,其中,農耕地1091公頃,人均3.69畝;宜林宜牧的“四荒”面積5959.87公頃。二是水源充足,利於灌溉,水澆地較多;三是水草豐盛,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由此可見,該區水、土、氣組合較好,具有農、林、牧結合發展的優越條件。多年來,石盤農業開發區,堅持一切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綜合開發之路,收到了明顯成效,糧食產量總產達97萬公斤,畝產500公斤。林業生產也有了較大發展,全區有林面積1200公頃,森林覆蓋率38%,其中乾果經濟林3000畝。畜牧業發展更快,以牛羊為主的草食家畜基地初具規模,一批養殖大戶應運而生。2009年,黃牛飼養量5000頭,戶均4頭;羊群15600隻,人均4隻。與此同時,按照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興辦了一個加工廠,年轉化山杏、山桃300噸。初步形成了基地連農戶,龍頭連基地、接市場的新格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2009年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10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35.5元。

交通電信

交通條件有了很大改觀,修通從石盤到故城17公里的出境油路,區內村村通公路。電信網路實現了村村通程控電話。擁有固定電話426部;移動通信覆蓋率為60%。

社會事業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辦學條件大為改善,率先辦起了六年制寄宿制全封閉國小,在校生140名。醫療衛生也有所發展,初級衛生保健達到了國家標準,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現有鄉級衛生院1座。村級衛生所12個。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工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文化方面:現有鄉級文化站1所,村級文化室12個,農村演出劇場12個。行動電話用戶達到65%。

名勝古蹟

最著名的有泉之頭清代民居,俗稱陳氏莊園。清代居民有4處連環院,建設別致,古樸典雅,院中套院,房中有房,各有千秋,寓意不一。分別是“富貴不抬頭”式建築、“自強自立”式建築、“節節登高”式建築、“青雲直出”式建築。另一處是會同村廣福院,始建於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距今800多年歷史,建築規模宏大。現保存完整的有正殿五間,戲台一座。值得稱道的是正殿前的建院記事石碑,字型優雅端莊,書法品味極高,極具文物價值。

自然景觀

開發區曾被縣旅遊總體規劃定位為“華北綠色生態”風景區,這裡有鐘靈毓秀的紫金山,因山上有紫金樹而得名,自然風光秀美,林木繁茂,植被較好,山中有山羊、野兔、松鼠、山雞等動物。山頂有原榆社縣、武鄉縣、祁縣三縣老百姓為祈雨而建的龍王廟、立有“三縣碑”為證;還有碧波蕩漾、金鱗戲游的胡莊水庫,水庫傍倚“松山”而建,山上油松蒼翠挺拔,如綠綴直瀉而下,青山綠水在陽光的照耀下變成了一幅迷人的水墨丹青;水中躍起的鯉魚,水面翩翩起舞的白色河鶴,悠閒戲水的野鴨和時而像箭一樣掠過俏麗的翠鳥,給這幅寧靜的畫面增添了許多生氣,還有遍地的松林、野生山杏,山桃林也讓人常常駐足,心曠神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