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瓮寺

石瓮寺

石瓮寺。在驪山東繡嶺。創建於唐開元年間。《兩京道里記》:“石瓮谷有懸泉激石成臼,似瓮形,因以谷名寺”。故址即今石瓮寺所在地。《津陽門》詩註:“石瓮寺,開元中以造華清宮余材修繕,佛殿中有玉石像,幽州所進,與朝元閣道像同日至,精妙無比,叩之如磬。余像並楊惠之手塑。脫空像,皆元伽兒之制。能妙纖麗,曠古無儔”。今石瓮寺即唐舊寺故址,現有建築為清代所建,有前殿和後殿。後殿5間,東廂房3間已毀,現存西廂房3間,廂房間舊有通廊,後殿內有宋代3大菩薩、二脅侍沙石造像。

石瓮寺是唐代名剎,從石瓮谷口沿東側十八盤路上行可達。後殿奉祀地藏王菩薩,有一尊白玉菩薩像,殘高31厘米,趺坐於束腰覆蓮座上,像頭已殘失,手持戒尺,著佛袍。刀法簡練,體形優美, 是一件十分精美的藝術珍品(原像現存碑林博物館)。殿內壁畫楹聯,頗為雅致可觀。寺前古柏蒼翠挺拔,竦然迎風,確是一個清靜去處。於此處俯觀谷景,北眺渭河平原,只覺眼界開闊,胸襟豁然。唐代范朝唐曾有《題石瓮寺》詩:“勝境宜長望,遲春好散愁。關連四塞起,河帶八川流,復磴承香閣,重岩映彩樓。為臨溫液近,偏美望君游。”相傳,唐開元年間,玄宗崇道,在西繡嶺建造了長生殿、朝元閣;貴妃信佛,亦在東繡嶺修建了石瓮寺。 明袁宏道游石瓮寺說:“驪山佳處在此……”上元之夜,韓國夫人設有千枝燈台,高八十丈,點燃後,千光奪目,幾百里之內,皆可望見。可見當年,楊妃姊妹來石瓮寺理佛是熱鬧非凡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瓮寺
  • 地理位置驪山東繡嶺
  • 又名:福岩寺
  • 原名:福崖寺
石瓮寺位於驪山東繡嶺之上,原是唐代名剎福崖寺。因寺西山澗懸泉流水,擊石成皿,其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據傳,唐代開元年間,用造華清宮所剩的材料修繕該寺。殿中的玉石佛像是從幽州運來的。與老君殿道像同日至,精巧無比,叩之如磐。今天的石瓮寺即唐舊寺故址,沿用唐之舊名。坐南面北,有前殿3間,後殿5間,西廂房3間,均系清代建築。後殿內有三大菩薩,二肋沙石造像。石瓮寺驪山佛教信奉場所。寺旁嶺柏挺翠,勁直不阿,為東繡嶺之勝境。石瓮寺絕對是春日“踏青”、夏日“避暑”、秋季“賞菊”、隆冬“觀雪”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