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性砂姜黑土

石灰性砂姜黑土主要分布於山東省膠菜河谷以西,小清河以南及運河以東的交接窪地以及河南省的南陽盆地地區,面積有776.5萬畝,占該土類面積的13.5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灰性砂姜黑土
  • 外文名:Calcareous sandy soil
  • 主要成分:碳酸鈣、游離鐵等
  • 面積:776.5萬畝
  • 分布地區:膠菜河谷、小清河以南、南陽盆地
  • 發展有利:一年兩熟製作物
  • 分層數:5層
形態特徵,理化性質,利用與改良,

形態特徵

砂姜黑土土體深厚,剖面自上而下有耕作層、亞耕層、殘留黑土層、氧化還原過渡層及砂姜土層。上部50或80厘米土體以暗灰黃,橄欖棕色為主,並有20-40厘米不等厚的棕黑色殘留黑土層;心土層呈橄欖棕色為主,有較多黃棕色銹斑或鐵錳斑、灰斑,其下為橄欖棕色砂姜土層,夾有少量銹斑,鐵錳斑等新生體。由於微地形的起伏或上部土層遭侵蝕,殘留黑土層出現部位及其厚度不一,砂姜土層出。

理化性質

本亞類與砂姜黑土亞類的主要區別是,全剖面有強烈的石灰反應,pH8-8.5,表土層游離碳酸鈣的含量達20-160克每千克,砂姜土層達120-360克每千克。本亞類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區或黃土地區,其石灰性主要受富含重碳酸鈣水質的影響,或成土母質本身強石灰性所致。石灰性砂姜黑土的區域性差異表現在河谷地的質地稍輕,為砂質粘壤:壤質粘土,含細砂粒量高;在濱湖窪地的為粉砂質粘土、粘土,細砂粒含量低,而粉砂粒及粘粒含量較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高於砂姜黑土亞類,但在黑土層以下又明顯降低。土壤無機磷中的鈣磷和閉蓄態磷含量很高,而土壤中游離鐵,活性鐵、結晶鐵含最則較低,均與土體中富含石灰有關。

利用與改良

(一)低產因素 砂姜黑土在60年代以前大部分屬於低產土壤,其低產因素可概括為:農田基本建設差,農業生產管理不善以及生態條件不良;水災(明澇與暗漬)和旱災(春旱、秋旱和冬旱)危害頻繁;土壤用養失調,有機質含量低,缺磷少氮,並缺少鋅、硼、鉬等微量元素;土壤質地過粘,結構不良和脹縮係數大等。
(二)生產潛力 砂姜黑土具有很大生產潛力,主要是,
(1)區域地勢平坦,土體深厚,砂姜層位低,耕地面積大且分布集中連片,有利於發展機械化耕作,具有綜合開發利用的規模優勢。
(2)熱量條件較好,降水量也較多,有利於發展一年兩熟制。
(3)地下水位淺,水源豐富,水質好,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
(4)中低產土壤面積大(占80%以上),宜於發展多種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等)和經濟作物(花生、大蒜、芝麻、棉花等),增產潛力大。
(5)綜合治理投資少,但見效快,經濟效益高。
(6)交通較為方便,靠近開放城市,在開發後,大量農副產品就地運銷。
(三)治理和開發 砂姜黑土的低產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須採取綜合治理措施用緊密結合,同時要開發與合理利用緊密結合,才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提高效益。其主要開發與治理途徑為:
(1)排灌結合,旱澇兼治,開發地下水資源,發展旱作補充灌溉。
(2)調整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種植結構,做到合理輪作換茬。
(3)大量元素肥料與微量元素肥料結合,科學施肥,爭取均衡增產。
(4)農牧結合經營,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更新腐殖質,抑制土壤的脹縮性。根據水源和地勢條件,適當發展水稻種植。砂姜黑土的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均需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所謂“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據砂姜黑土的特性及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計畫和採用適宜的措施。所謂“因時制宜”,就是要考慮各地的砂姜黑土目前所處在的不同治理階段,分別制定適當的計畫和採用適當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