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官莊村

石泉官莊村隸屬萊城區方下鎮,位於萊城西15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北4公里處。東接喬家義村,西鄰許小窪村,南與石家泉村毗鄰,北隔雪野主幹渠與豐登官莊村相望。耕地1750畝,404戶,1240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泉官莊村
  • 地理位置:萊城區方下鎮
  • 面積:1750畝
  • 人口:1240口人
村莊名片,行政區劃,發展歷史,人文自然,

村莊名片

村碑記載:“明萬曆八年(1518年),藺、王、鄧、貞姓由博興縣遷此建村。”因村旁有石泉,鄰村多以“官莊”取名,故名石泉官莊。村中有藺、王、張、趙、杜、范、亓、喬、楊、蔣、呂等11姓,藺姓、王姓居多。

行政區劃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石泉鄉·石泉官莊”。解放前至1955年石泉官莊村屬魯西區;1955年至1958年為楊莊區;1958年10月劃歸魯西人民公社;1959年又歸方下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後,先後隸屬於方下辦事處和方下鎮至今。

發展歷史

石泉官莊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40年秋,抗日形勢十分嚴峻,敵人三天兩頭外出掃蕩,石泉官莊村屢遭其害,有兩人被日寇炸死。村民為抗日救國奮起反抗,配合八路軍多次參戰,給了敵偽反動勢力以有力打擊。解放戰爭時期男壯勞力為子弟兵抬單架運傷員,婦女做軍鞋、軍襪,兒童站崗放哨齊心支援前線。1946年“大動參”時,村中的熱血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參戰,戰鬥中有7名青年為國光榮捐軀。
新中國的建立給村莊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石泉官莊人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康莊大道。1960年先後設立了醫療衛生所、供銷門市部。1968年架電人村,村民第一次領略了電燈的明亮。1958年參加雪野水庫和水渠道路修建的大會戰,水庫給祖祖輩輩缺水的石泉官莊村送來了“自來水”。乾旱的長埠嶺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歷史,農田得到了灌溉,糧食年年豐收,人們初步解決了溫飽的問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富民政策激發了村民發家致富的熱情,酒廠、油坊、彈花坊、造紙坊、陶瓷廠、果酒廠、磨坊等紛紛興起。“50馬力”拖拉機第一次開進了村,1977年村里購進了第一台14寸的電視機.1980年購進了電影放映機,人們的生活開始走向富裕,走向文明。
黨的富民政策給石泉官莊村帶來了更快的發展機遇。精明的石泉官莊村人尋求更大的發展,下決心治水,謀求自己的當家水。石泉官莊村村東西各有一條大自然溝,村兩委研究決定砌壩攔水。自1993年開始,一年一個規劃,先後投資150萬元把兩條自然溝加深拓寬,一段一段地閘住攔水,並建立起配套設施。截至2001年已砌好8個水壩,蓄水達10000立方,可灌溉800畝地。隨之,村里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60%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與天津黃瓜制種研究所聯合建起了黃瓜制種基地,每年提供優質黃瓜種2000公斤,種植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黃瓜制種、大蒜、生薑、山藥、植桑養蠶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糧食作物旱澇保收,畝產達到了800公斤。如今石泉官莊村已步入小康的行列。2001年成為電話村。
如今的石泉官莊已邁開大步奔向更文明、更富裕的金光大道。

人文自然

石泉官莊村人生活雖不富裕,但卻十分注重文化教育,民國十一年即設立國小堂1處。解放後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由原來的國小至1968年設立附中,後改為聯中,1989年後在村北建起一所占地約40畝,能容納l2個教學班的高標準的石泉中學。由於村民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所以孩子們也認真學習,自恢復高考至今已有35人考取大學。山農大畢業的杜守國是石泉官莊的第一個大學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