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與天然氣運移(第3版)》著重論述了油氣運移、聚集的機制和原理,是一部有關石油地質基礎理論的專著。書中探討了油氣運聚過程中的動力學和運動學問題、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藏的形成與破壞、異常壓力封隔體與油氣分布、含油氣系統的評價與套用、沉積盆地與油氣資源、地流體與地殼運動和石油成因等問題,並概述了研究油氣運移的有機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實驗室和數值模擬等各種方法。總之,《石油與天然氣運移(第3版)》較系統地介紹了國內外有關油氣運移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能使讀者了解油氣運移研究的現狀和發展,從而建立起油氣運移學科的現代概念。《石油與天然氣運移(第3版)》可供石油地質科研人員、油氣勘探工作者以及有關大專院校師生參考和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石油與天然氣運移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頁數:350頁
- 開本:16
- 作者:李明誠
- 出版日期:200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145422, 7502145427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油氣的運移
第二節 油氣運移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
一、油氣運移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油氣運移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三節 油氣運移的物理學基礎
一、溫度
二、壓力
三、應力
四、流體勢
五、壓實與欠壓實
六、沉積岩石的孔隙、孔隙度及孔隙結構
七、絕對滲透率、相對滲透率及臨界運移飽和度
八、比表面、吸附及潤濕性
九、界面張力、毛細管壓力及排替壓力
十、臨界溫度、臨界壓力及凝析氣
十一、擴散作用
十二、石油與天然氣的物性比較
第二章 初次運移的研究
第一節 初次運移的動力和阻力
一、初次運移的動力
二、初次運移的阻力
第二節 初次運移的相態
一、石油的初次運移相態
二、天然氣的初次運移相態
三、初次運移相態的演變
第三節 初次運移的通道
一、烴源岩的組構
二、烴源岩中的主要運移通道
第四節 初次運移的模式
一、水相運移的模式
二、油相運移的模式
三、氣相運移的模式
四、混相一微裂隙運移模式
五、初次運移模式的演變
第五節 初次運移的幾個問題
一、初次運移的時期
二、初次運移的距離和速率
三、排烴量和排烴率
第三章 二次運移的研究
第一節 二次運移的動力與阻力
一、二次運移空間的動力學環境
二、二次運移的動力
三、二次運移的阻力
第二節 二次運移的相態
一、二次運移相態的繼承與轉換
二、二次運移的相態與流動類型
三、二次運移主要相態的縱向演變
第三節 二次運移的通道
一、二次運移通道的主要類型
二、二次運移通道的組合方式
三、二次運移的有效通道空間
第四節 二次運移的一般模式
一、浮力流模式
二、滲流模式
三、勢平衡流模式
四、擴散流模式
五、滲透流模式
第五節 二次運移的幾個問題
一、二次運移的優勢通道方向
二、二次運移的主要時期
三、二次運移的效率
第四章 油氣聚集的研究
第一節 油氣的聚集
一、有關概念
二、蓋層
第二節 油氣聚集的機制與過程
一、油氣在圈閉中聚集的機制
二、油氣聚集的過程
三、油氣藏形成的時間和期次
第三節 油氣運聚成藏的地質條件
一、有效烴源岩
二、有效蓋層
三、有效圈閉
四、斷層
……
第五章 油氣運移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 油氣運移的相關研究
編輯推薦
目錄
第一節 石油與天然氣的特徵
一、石油與天然氣的化學組成
二、石油與天然氣的物理特性
第二節 石油與天然氣的運移和聚集
一、油氣的運移
二、油氣的聚集
第三節 石油與天然氣運聚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
一、油氣運移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油氣聚集成藏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油氣運聚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四節 油氣運聚研究中的一些現代認識
一、生、運、聚作用的幕式特徵
二、油氣運移的速度和效率
三、油氣藏的年齡
四、非常規的油氣資源和油氣藏
第二章 油氣運聚研究的物理學基礎
第一節 溫度
一、地溫
二、地溫梯度
三、古地溫及古地溫梯度
第二節 壓力
一、基本概念
二、靜岩壓力及靜岩壓力梯度
三、靜水壓力及靜水壓力梯度
四、地層壓力及異常壓力
第三節 應力
一、地應力與地應力場
二、地應力分析
三、地應力與油氣運聚的關係
第四節 流體勢
一、水勢及水勢梯度
二、油勢、氣勢與油氣運移方向
三、現今流體勢和古流體勢
第五節 壓實與欠壓實
一、壓實
二、欠壓實
第六節 沉積岩石的孔隙、孔隙度及孔隙結構
一、基本概念
二、泥質岩的孔隙、孔隙度和孔隙結構
三、砂質岩的孔隙、孔隙度和孔隙結構
四、碳酸鹽岩的孔隙、孔隙度和孔隙結構
五、煤的孔隙、孔隙度和孔隙結構
第七節 絕對滲透率、相對滲透率及臨界運移飽和度
一、絕對滲透率
二、有效滲透率和相對滲透率
三、臨界運移飽和度
第八節 比表面、吸附及潤濕性
一、比表面
二、吸附
三、潤濕性
第九節 界面張力、毛細管壓力及排替壓力
一、界面張力
二、毛細管壓力
三、排替壓力
第十節 臨界溫度、臨界壓力及凝析氣
一、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
二、凝析氣
第十一節 擴散作用
一、基本概念
二、費克定律
三、有效擴散係數
四、天然氣的分子擴散
第十二節 影響油氣運聚的主要物性
一、油氣的主要物性及其對運聚的影響
二、沉積岩石的主要物性及其對油氣運聚的主要影響
第三章 初次運移的研究
第一節 初次運移的動力和阻力
一、初次運移的動力
二、初次運移的阻力
第二節 初次運移的相態
一、石油初次運移的相態
二、天然氣初次運移的相態
三、初次運移相態的演變
第三節 初次運移的通道
一、烴源岩的組構
二、烴源岩中的主要運移通道
第四節 初次運移的各種假說
一、有關水相運移的各種假說
二、有關油相運移的各種假說
三、有關氣相運移的各種假說
四、混相一微裂隙運移假說
五、初次運移各種假說和模式的評價
第五節 初次運移的運動學問題
一、初次運移的時期
二、初次運移的距離和速度
三、排烴量和排烴率
四、石油與天然氣初次運移的特徵
第四章 二次運移的研究
第一節 二次運移的動力與阻力
一、二次運移空間的動力學環境
二、二次運移的動力
三、二次運移的阻力
第二節 二次運移的相態
一、二次運移相態的繼承與轉換
二、二次運移的流動類型
三、二次運移主要相態的縱向演變
第三節 二次運移的通道
一、二次運移通道的主要類型
二、二次運移通道的組合
三、二次運移的優勢方向和有效運移空間
第四節 二次運移的流動模式
一、浮力流模式
二、滲流模式
三、勢平衡流模式
四、擴散流模式
五、滲透流模式
第五節 二次運移的運動學問題
一、二次運移的主要時期
二、二次運移的距離
三、二次運移的速度
四、二次運移的數量
五、石油與天然氣二次運移的特徵
第五章 油氣聚集成藏的研究
第一節 油氣聚集成藏的有關概念
一、油氣的聚集
二、油氣的圈閉
三、油氣藏
第二節 油氣成藏的地質條件
一、烴源岩與生烴作用
二、儲集岩與運移作用
三、蓋層與圈閉作用
第三節 成藏地質條件的時空配置
一、時間上的有效匹配
二、空間上的有效配置
三、最佳時空配置條件
四、動態配置
第四節 油氣聚集成藏的過程
一、油氣在常規儲集層圈閉中的聚集作用
二、油氣在非常規儲集層中的聚集作用
三、油氣藏形成的時期
第五節 油氣藏的破壞與油氣的再運移
一、油氣藏的保存與破壞
二、油氣的再運移
三、油氣藏的年齡
四、石油與天然氣聚集的特徵
第六章 油氣的分布與油氣的資源
第一節 沉積盆地
一、沉積盆地的一般概念
二、沉積盆地的主要分類
第二節 含油氣盆地
一、含油氣盆地中的石油地質作用
二、中國含油氣盆地的特徵
第三節 不同類型盆地中油氣的分布及成藏模式
一、前陸盆地的油氣分布及成藏模式
二、克拉通盆地的油氣分布及成藏模式
三、裂谷盆地的油氣分布和成藏模式
第四節 油氣的資源
一、資源量與儲量
二、常規油氣儲量與非常規油氣資源量
三、油氣資源分布的特徵
四、大油氣田形成的地質條件
第七章 油氣運聚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節 有機地球化學的研究方法
一、利用有機地球化學參數研究石油的初次運移
二、利用有機地球化學參數研究油氣的二次運移
三、利用有機地球化學參數研究油氣的聚集
第二節 地球物理的研究方法
一、利用壓實曲線研究油氣運移
二、利用水動力學研究油氣的運移和聚集
三、利用地層原油物性研究油氣運移
四、利用螢光顯微分析技術研究油氣運移
五、利用礦物包裹體研究油氣運移
六、利用原油孢粉追索油源和運移方向
第三節 實驗室模擬和數值模擬的研究方法
一、實驗室模擬
二、數值模擬
第四節 含油氣系統的研究
一、含油氣系統
二、含油氣系統的評價
三、常規含油氣系統保存條件評價的套用實例
第五節 異常壓力與壓力封隔體的研究
一、異常壓力
二、壓力封隔體
第六節 地流體活動的研究
一、地流體活動
二、沉積盆地中的地流體活動
三、地流體研究引發的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