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二次開發

石油二次開發

石油二次開發,指的是用於提高老油田採收率和開發水平的工業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油二次開發
  • 條件:油田服役年限大於20年
  • 按照:新三重技術路線
  • 原因:提高老油田採收率和開發水平
定義,基本條件,技術路線,

定義

老油田二次開發,是指當油田傳統方式開發基本達到極限狀態或已接近棄置的的條件時,採用全新的概念,按照新三重技術路線,重新構建老油田新的開發體系實施再開發,大幅度提高油田最終開發。

基本條件

一是油田服役年限大於20年,二是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大於70%,三是油田綜合含水率大於85%。
二次開發與傳統的開發相比,其最大變化和最大難點,就是要面對已開發了20年以上的老油田,而這些油田剩餘油高度分散,油水關係及其複雜,總體上表現出“兩低”、“雙高”和“多井低產”的極難特點。要採用不同於傳統的開發理念,才能走出油田開發的新路。
其中,“兩低”指新增儲量的低滲透和新增儲量品位的低豐度。“雙高”指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多井低產”指油井總數逐年大幅度增加和單井平均日產逐年下降。
簡而言之,二次開發的對象是老油田,條件是按照傳統方式開發基本達到極限狀態或已接近棄置,觀念是全新的,有別於傳統的開發理念,中心工作是重新構建老油田新的開發體系,目的是大幅度提高油田最終採收率,最大限度地獲取地下油氣資源。二次開發油田的背景,1992年大慶實施穩油控水,接近二次開發基本性質,95年大慶實施三次加密,曾提出過二次開發一詞。03年玉門油田提出了二次開發,指開發70年的老君廟。04年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實施的十大開發實驗,有二次開發的性質和特點,本質上是為二次開發做準備。

技術路線

核心內容可概括為“三重”,即重構地下認識體系、重建井網結構、重組地面工藝流程。
具體來看,重構地下認識體系,指採用精細三維地震技術、高精度動態監測技術(過套管電阻率測井、C/O測井、PND測井等)、精細油藏描述技術、儲層精細刻畫技術等,並淘汰一批老資料。深化油藏認識,搞清剩餘油分布,採用網路化、信息化技術,自動錄入資料數據,方案自動生成,建成數位化油田。
重建井網結構,即改變傳統的直井井網結構,以叢式井、水平井、側鑽水平井、平台式水平井等為主要開發井型,對具備條件的油藏縱向上層系細分重組,平面上井網加密,完善注采系統,改善水驅效果。淘汰一批維護成本高的老井,原則上整體實施,能利用的井則利用、不能利用的則棄置。
重建地面工藝流程,即根據高含水油田開發特點,以叢式鑽井和平台式、集約式布井為基礎,擴大水平井的規模套用,最佳化簡化地面工藝流程,一級或一級半布站,短流程,常溫輸送,擴大冷輸半徑,泵對泵工藝流程,真正實現油田地面設施高度自動化。堅決淘汰能耗高、效率低的地面設施,達到“四新、三高、三全、一循環”。其中,“四新”指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三高”指高效加熱爐、高效注水泵、高效輸油泵;“三全”指全密閉、全處理、全利用;“一循環”指循環利用。真正實現油田地面設施高度自動化。
在二次開發中,應深入剖析開發矛盾,由單砂體刻畫入手,以井網、層系最佳化重組為手段,提高水驅控制程度,以水驅為主結合“二加三”、泡沫驅、氣驅,改善開發效果,大幅度提高採收率。
其中,二次開發的共性關鍵技術主要有:單砂體及內部構型精細刻畫技術;以單砂體及內部構型為基本單元的剩餘油表征技術;井網、層系最佳化重組技術;水驅油效率(優勢通道影響)研究技術;擴大波及體積、控制無效水循環、提高驅油效率儲備技術(泡沫水驅、氣驅[天然氣、CO2])。
中國石油原油產量主要來自老油田,老油田剩餘可采儲量依然相當可觀,潛力非常巨大。隨著地下油氣資源的不斷開採,老油田數量越來越多,開發難度也越來越大,而三次採油適用範圍有限,成本相對較高。為不斷提高老油田採收率和開發水平,中國石油開始實施老油田“二次開發”工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