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沖白 1911年2月出生,湖南省新邵縣人。教授,報人和哲學家。1970年因腦出血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沖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新邵縣
- 出生日期:1911年2月
- 逝世日期:1970年
- 畢業院校:柏林大學
- 代表作品:《生活的信念》《中國史意》《世界史意》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重要貢獻,
人物簡介
他的一生深受其父的影響,介紹石沖白不得不先簡介其父石醉六(又名石陶鈞)。石醉六生於1880年,幼時與同鄉蔡鍔為梁啓超弟子,1903年留學日本,結識黃興、陳天華等,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畢業回國應蔡鍔之邀到廣西講武堂任戰術教官兼學生隊長,1911年武昌起義時到武昌助黃興攻打漢口,1913年協助黃興發動二次革命,南京起義任代理參謀長,1914年陪同黃興赴美,1915年到日本接應蔡鍔,與蔡易服使蔡擺脫袁探和記者順利經橫濱而上海過越南至滇起義,隨即石醉六也赴雲南參加蔡鍔的護國戰爭,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參議,納瀘戰役時代理參謀長至袁自斃,1916年9月蔡病赴日就醫,石醉六隨即趕往日本陪護並與友人經辦了蔡鍔喪事。1919-1920年助譚延闓驅張,其後隨譚延闓旅居上海6年,先後在暨南大學和大夏大學教授哲學與軍事學,期間認識了匡互生,夏曦,毛澤東和成仿吾等共產黨人,1926年任黃埔軍校長沙分校校長,提出過“革命的向左轉,不革命的滾出去”的政治口號,是一個憂國憂民之士。1928年攜石沖白赴歐,作為國民政府代表參加國聯裁軍會議,並參與駐徳使館事宜。1931年石醉六任國府參軍,另一方面石醉六從事哲學研究,畢生撰寫其新的哲學體系,名曰《一論》,至1948年病逝前完成其初稿。而石沖白受其父教育和影響,在德國改學哲學。
人物經歷
石從小隨父生活,受其父影響頗深。幼年就讀長沙楚怡國小,1922年全家遷居上海。在上海目睹父親與譚延闓等商議國事,並隨父認識了郭沫若、田漢等不少進步人士,同時也開始接受新學,學習俄文、德文及西方自然科學。翌年考入上海聖約翰中學,兩年後轉入光華大學就讀,1928年畢業,隨父赴德國柏林。1929年秋考入德國海德堡大學,半年後轉入柏林大學攻研辯證法,其間尤為注重研究黑格爾、費爾巴哈思想,研讀資本論、唯物論等學說。
重要貢獻
1936年獲得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歸國,其英文、德文造詣頗深,對中歐各國的人文歷史都有較多了解。
石歸國後,在南京陸軍大學教授德文。不久抗戰全面爆發,石攜妻回湘,受聘於中央軍校武岡第二分校講授國際形勢及各國革命歷史。1939年,由李明灝、劉公武介紹加入國民黨。翌年春應同濟大學聘請在四川李莊教授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概論等課程。1942年辭職重歸故里。在鄉閒居時,專心寫作,出版了《生活的信念》《中國史意》《世界史意》等書。抗戰勝利後,出任湖南《中央日報》總主筆、副社長,同時兼任私立民國大學教授,講授哲學概論、政治思想史、社會學等課程,以及湘雅醫學院拉丁文教授。1949年夏升任《中央日報》社長。參加長沙和平解放,並頗費心力保管湖南《中央日報》社的物資,完整地移交給《新湖南報》。
1951年6月由程潛推薦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此前曾因未安排工作,一家七口生活難以為繼,只好赴香港找工作,30餘日未果,這時獲悉聘任參事旋即回到長沙參加工作。後來一邊還在湘雅醫學院兼職教授拉丁語。1954年因受其學生和朋友的反革命活動牽連被逮捕,1957年1月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因逮捕關押期間表現好,同年3月提前釋放。回家後仍得政府的特殊津貼,使他得以全部精力完成其父石醉六的哲學遺著《一論》,經他改編和充實完善於1968年脫稿,他曾一度把《一論》改名為《大生物學》, 《極限實踐論》。時值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之際,他以虔誠之心想將兩代人的幾十年心血,奉獻毛主席,又怕耽誤毛主席日理萬機,就寄給江青,請其便中獻給毛主席,但是這是完全不可能的,結果自然是石沉大海。而石醉六的原稿和巨幅的日記,因為時代的原因也被抄走,至今也下落不明。 石沖白在完成《一論》改編的同時,於1964年接受商務印書館邀請翻譯了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第一部哲學名著《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書在文革前譯完,但是直到改革開放後,1982年才得以出版。此書被商務印書館列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受到學術界好評,至今已有15次再版印刷。在他完成這兩部著作以後,於1970年末,一次意外的彎腰動作時不幸倒地腦出血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