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沉江村

石沉江村

米甸鎮自羌朗村委會石沉江村隸屬於米甸鎮自羌朗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米甸鎮東北邊,距離 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米甸 鎮5.00公里。國土面積15.07平方公里,海拔2,00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822.5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55.64畝,其中人均耕地0.83畝;有林地20,096.2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沉江村
  • 面積:15.07平方公里
  • 人口:550人
  • 年平均氣溫:15.00℃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9戶,有鄉村人口550人,其中農業人口549人,勞動力33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3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4.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638.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5.64畝(其中:田371.00畝,地84.64畝),人均耕地0.8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0,096.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6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1,182.00畝;其他面積866.00畝。有無煙煤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18戶通自來水,有5戶飲用井水,有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0.93%)。有129戶通電,有7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8.13%和66.6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9戶(分別占總數的48.06 %和37.9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5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26.00畝,有效灌溉率為71.54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2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9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4.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8%;畜牧業收入18.10萬元,占總收入的4.9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3頭,肉牛2頭,肉羊24頭);林業收入8.90萬元,占總收入的2.44 %;第二、三產業收入294.40萬元,占總收入的80.79%;工資性收入264.90萬元,占總收入的72.69%。農民人均純收入1,638.0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7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占勞動力的9.2%),在省內務工18人,到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蠶桑,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4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4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泡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9戶,共鄉村人口550人,其中男性285人,女性265人。其中農業人口549人,勞動力330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46人,其他民族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04人,參合率73.45%;享受低保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沉江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米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1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 人,其中小學生16人,中學生2人。
石沉江村位於村委會的東南部,距離村委會2公里,半山區,因該村坐落在石頭多的地方而故名。傳說,該村是彝族紫襟大王的故鄉,村舍沿山坡呈階梯狀,塊狀聚落。村民善編竹器。
村內主要有羅、紫、自等姓。至今有2000多年的居住歷史,紅白喜事請本家、戶族幫忙。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4.4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2 人。該村有團員1人。

發展重點

存在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業結構發展單一。
2.村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意識不強。
3.村民經濟來源單一,收入較低,科技意識不強。
4.傳統生產觀念制約,生產效益較低。
5.村民集體觀念削弱,集體公益事業建設困難。
今後發展重點:
1.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展多種經營的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2.加強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提高科技意識水平。
3.繼續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注重發展烤菸、蠶桑、泡核桃等產業。
4.發展以生豬、山羊、家禽為主的畜牧養殖產業。
5.克服傳統的生產觀念,提高科技興農,推進生產發展。
6.加強集體觀念,大力開展集體公益事業建設。
7.加大宣傳力度,大量輸出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