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橫鎮志》是王慶吉,韓吉庚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橫鎮志
- 作者:王慶吉,韓吉庚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年0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石橫鎮自然、政治、經濟、文化、衛生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概 述
大事記
第一編 行政區域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三章 行政區劃
附:日偽政權行政區劃(1940-1945)
第四章 村 莊
第二編 地理環境
第一章 地 質
第二章 地 貌
第一節 地貌類型
第二節 山 脈
第三節 水 系
第三章 氣候 物候
第一節 氣 候
第二節 物 候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第一節 土 壤
第二節 植 被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水資源
第三節 礦物資源
第四節 動植物資源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風災
第二節 水 災
第三節 旱災 蟲災
第四節 雹災 凍災
第五節 地震、雷擊災
附:古志書中記載的自然災害(1491-1888)
第三編 人 口
第一章 人口規模
第一節 歷代人口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二章 人口變動
第一節 機械變動
第二節 自然變動
第三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性別構成
第二節 文化構成
第三節 職業行業構成
第四節 民族構成
第五節 姓氏構成
第六節 婚姻狀況
第四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生育狀況
第二節 生育政策
第三節 節育措施
第四節 優生優育
第四編 農 業
第一章 機 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專業機構
第二章 農業生產關係
第一節 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 農民個體所有制
第三節 農業集體所有制
第三章 農田基本建設
第一節 整平土地
第二節 改良土壤
第四章 作物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五章 農技農藝
第一節 耕作制度
第二節 作物栽培
第三節 品種改良
第四節 植物保護
第六章 農業機具
第一節 傳統農具
第二節 現代農機具
第三節 農機管理
第五編 水 利
第一章 機 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專業機構
第二章 水利工程
第一節 濟運工程
第二節 蓄水工程
第三節 引黃工程
第四節 機井工程
第三章 灌 溉
第一節 灌溉面積
第二節 灌溉方式
第四章 河道、澇窪地治理
第一節 治理匯河
第二節 治理康王河
第三節 治理澇窪
第五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水土流失
第二節 治理措施
第六章 山區吃水
第一節 缺水狀況
第二節 措施與效果
附:水利糾紛
第六編 養殖業
第一章 畜牧業
第一節 飼養管理
第二節 品種引進與改良
第三節 飼草飼料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第五節 飼養政策
第六節 專業機構
第二章 水 產
第一節 水 域
第二節 養 殖
第三節 捕 撈
第七編 林 業
第一章 場 圃
第一節 私營場圃
第二節 集體場圃
第二章 林木種類
第一節 用材林
第二節 經濟林
第三節 防護林
第四節 風景樹
第三章 植樹造林
第一節 採種育苗
第二節 荒山荒灘造林
第三節 平原綠化
第四節 塌陷地造林
第四章 經營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病蟲害防治
第四節 林木檢疫
第五節 護林防火
第六節 林木採伐
第八編 鄉鎮企業
第一章 企業門類
第一節 農業企業
第二節 工業企業
第三節 建築企業
第四節 交通運輸企業
第五節 商業服務業
第二章 企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經營管理
第四節 企業資金
第三章 技術和人才引進
第一節 技術引進
第二節 人才引進
第四章 職工隊伍
第一節 來源與發展
第二節 工資與福利
第三節 技術培訓
第九編 駐石橫國營廠礦
第一章 山東石橫發電廠
第二章 山東電力建設第二工程公司
第三章 山東冶煉加工廠
第四章 查莊煤礦
第五章 南高余煤礦
第六章 聊城地區(馬坊)煤礦
第七章 肥城縣隆莊煤礦
第八章 肥城縣造紙廠
第十編 科學技術
第一章 科技行政
第二章 科技普及
第三章 科技活動與成果
第十一編 交 通
第一章 道 路
第一節 官道 大道
第二節 公 路
第三節 鐵 路
第二章 橋 梁
第一節 古 橋
第二節 新建橋
第三章 運 輸
第一節 客 運
第二節 貨 運
附一:聊城地區運輸公司駐石橫營調處
附二:建國前個體運輸戶調查
第十二編 郵電
第一章 郵 政
第一節 網 絡
第二節 工 具
第三節 業 務
第二章 電 信
第一節 電 報
第二節 電 話
第十三編 鎮、村建設及建築業
第一章 鎮駐地建設
第一節 公房建設
第二節 街道建設
第二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隊伍
第二節 建築設備
第三節 施工水平
第四節 經營管理
第三章 房地產管理
第一節 公房管理
第二節 私房管理
第三節 礦區搬遷補償
第四節 土地管理
第四章 電力供應
第一節 供 電
第二節 用 電
第三節 管 理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十四編 商 業
第一章 商業機構
第二章 商業所有制
第一節 私營商業
第二節 集體商業
第三節 國營商業
第三章 商業網點
第一節 國營商業網點
第二節 供銷合作社網點
第三節 私營商業網點
第四章 購 銷
第一節 流通渠道
第二節 生活資料銷售
第三節 農業生產資料供應
第四節 對外貿易
第五節 農副產品收購
第六節 廢舊物資回收
第七節 倉儲運輸
第五章 經營管理
第一節 財務管理
第二節 承包責任制
第三節 民主管理
第六章 集市貿易
第一節 集市布局
第二節 集市貿易
附:1984年石橫物資交流大會概況
第十五編 糧 油
第一章 機 構
第二章 糧、油徵購
第一節 徵收方式
第二節 糧、油購價
第三章 糧、油銷售
第一節 銷售方式
第二節 糧、油銷價
第四章 糧、油儲運
第一節 儲 藏
第二節 調 運
第十六編 財政 稅務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財政機構
第二節 稅務機構
第二章 管理體制
第一節 財政管理體制
第二節 稅收管理體制
第三章 賦稅
第一節 農業稅
第二節 工商稅
第三節 契稅耕地占用稅
第十七編 金 融
第一章 金融機構
第一節 錢莊 當鋪
第二節 銀行
第三節 信用合作社
第二章 貨幣
第一節 貨幣演變
第二節 貨幣流通
第三章 信貸
第一節 工商信貸
第二節 農業信貸
第四章 儲 蓄 存 款
第一節 儲 蓄
第二節 存 款
第五章 現金管理
第六章 公債 國庫券
第一節 公 債
第二節 國庫券
第七章 保險
第十八編 工商、物價、計量管理
第一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工商行政管理所
第二節 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二章 集市貿易管理
第三章 工商企業登記管理
第四章 契約管理
第五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物價監督
第二節 物價調整
第六章 標準計量管理
第十九編 政黨 群團
第一章 中共地方組織機構沿革
第二章 代表大會
第三章 黨的建設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思想建設
第三節 作風建設
第四章 重要活動
第一節 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第二節 抗日戰爭時期
第三節 解放戰爭時期
第四節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第五節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盱期
第六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七節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第五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民眾抗日總動員委員會(動委會)
第二節 工人團體
第三節 農民團體
第四節 婦女團體
第五節 青年團體
第六節 少年兒童團體
第七節 工商團體
第二十編 政 權
第一章 權力機關
第二章 行政機構
第一節 清末、民國時期行政機構
第二節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行政機構
第三節 建國後行政機構
附:日偽行政機構(1940.8~1945.8)
第二十一編 司 法
第一章 治 安
第一節 治安機構
第二節 對敵鬥爭
第三節 治安行政管理
第二章 審 判
第一節 法 庭
第二節 刑事審判
第三節 民事審判
第三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司法機構
第二節 法制教育
第三節 民事調解
第二十二編 民 政
第一章 優 撫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民眾優待
第三節 國家補助
第四節 國家撫恤
第五節 烈士褒揚
第二章 退伍軍人安置
第三章 生產救災
第四章 社會救濟
第一節 困難戶救濟
第二節 扶 貧
第五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離、退休人員的供養
第二節 五保戶供養
第三節 殘疾人安置
第六章 婚、喪管理
第一節 婚 姻
第二節 殯 葬
第七章 移民支邊
第八章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九章 待業 招工
第十章 人民來信來訪
第二十三編 軍 事
第一章 地方武裝
第一節 抗日游擊隊
第二節 區(公社、鎮)人民武裝
第三節 紅槍會
第四節 地主武裝
附一:日偽政權武裝
附二:日偽罪行
附三:還鄉團罪行
第二章 兵役
第一節 招募制
第二節 志願兵役制
第三節 義務兵役制
第三章 民兵
第一節 民兵組織
第二節 民兵裝備
第三節 民兵訓練
第四節 民兵作用
第四章 戰 事
第一節 清末時期
第二節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第三節 抗日戰爭時期
第四節 解放戰爭時期
第二十四編 僑務 台胞 外事
第一章 僑務 台胞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外事
第一節 阿爾巴尼亞實習生在查莊煤礦
第二節 比利時青年代表團來查莊 煤礦參觀
第三節 比利時史塔森教授和夫人來查莊煤礦考察
第四節 美國肯塔基州煤炭代表團來查莊煤礦參觀
第五節 聯合國技術合作部小煤礦考察團來查莊煤礦考察
第二十五編 教 育
第一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幼稚園(所)
第二節 教 學
附:新勝幼稚園簡介
第二章 普通教育
第一節 學 校
第二節 學制 課程
第三節 教 學
附:石橫鎮中心中學簡史
第三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農業中學
第二節 農業技術學校
第四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教育
第二節 幹部職工教育
第三節 教師進修
第五章 教育行政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教育經費
第四節 校舍設備
第五節 教師隊伍
第二十六編 文化藝術
第一章 民間藝術
第一節 舞 蹈
第二節 戲 曲
第三節 曲 藝
第四節 民 樂
第五節 雕 塑
第六節 剪紙 繡花 割花 印花
第二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 歌 謠
第二節 諺 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四節 民間傳說
第三章 文娛場所
第一節 古戲樓
第二節 影劇院
第三節 村辦文化室(院)
第四章 文娛活動
第一節 節日活動
第二節 匯演調演
第三節 書畫展覽
第五章 文藝創作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文藝隊伍
第三節 文學創作
附:古代詩歌選
第六章 電影發行放映
第一節 放 映
第二節 發行管理
第三節 幻燈宣傳
第七章 新聞 廣播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通訊報導
第八章 圖書 檔案
第一節 圖書發行
第二節 圖書室
第三節 檔 案
第九章 史 志
第一節 地方志編寫
第二節 黨史徵集研究
第三節 文史資料徵集研究
第二十七編 文物 名勝
第一章 古代文物
第一節 古遺址
第二節 古建築
第三節 古墓葬
第四節 造像石刻
第五節 民間文物
第六節 古稀名木
第二章 現代文物
第三章 石橫八景
第二十八編 衛 生
第一章 機 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第二節 醫療機構
第二章 疾病預防
第一節 愛國衛生
第二節 計畫免疫
第三節 婦幼保健
第四節 傳染病防治
第五節 地方病防治
第六節 保健衛生
第三章 醫療
第一節 醫療隊伍
第二節 醫療設備
第三節 醫 術
第四節 醫療制度
第四章 醫藥
第一節 藥 材
第二節 藥品管理
第二十九編 體 育
第一章 學校體育
第一節 課程設定與教學
第二節 教師隊伍
第二章 民眾體育
第一節 農民體育
第二節 職工體育
第三節 老年體育
第三章 體育設施
第一節 體育場地
第二節 體育器材
第四章 體育比賽
第一節 鎮(區、公社)級比賽
第二節 縣、地區級比賽
第三十編 武 術
第一章 石橫武術淵源
第二章 石橫武術世家
第一節 徐家槍
第二節 梅家棍
第三節 鄒家皮捶
第三章 比賽 表演
第三十一編 民俗 宗教
第一章 歲時習俗
第一節 傳統節日
第二節 新節日
第二章 禮儀習俗
第一節 喜 慶
第二節 喪 葬
第三節 稱 謂
第四節 交 際
第三章 生活習俗
第一節 服 飾
第二節 飲 食
第三節 住 宅
第四節 家用器具
第五節 過 繼
第六節 析 居
第七節 結 交
第四章 陋習流弊
第一節 迷 信
第二節 陋 習
第五章 社會新風
第一節 尊老愛幼
第二節 忠貞愛情
第三節 拾金不昧
第四節 見義勇為
第五節 熱情服務
第六節 無私奉獻
第六章 宗 教
第一節 道 教
第二節 佛 教
第三節 基督教
第三十二編 方 言
第一章 語 音
第二章 詞 匯
第三章 語 法
第一節 詞 綴
第二節 助詞“了”
第三節 可能補語
第四節 “可”字句
第五節 比較句
第六節 反覆句
第七節 轉折複句
第八節 緊縮省略句
人 物
人物傳略
虞舜
左丘明
劉海東
張斌
張繼業
邱建中
張嗣宗
尹行鐸
尹鴻揄
尹肇煊
邱廷岩
尹式瑑
梅冠軍
戒行
邱光瀛
尹鵬舉
徐茂貴
王孺文
袁梅庭
張國霖
邱明濤
周長謨
王緒倫
李興齋
尹鵬武
徐茂勛
邱士和
胡守榮
王潤東
劉兆峰
吳岱嶽
尹芬祚
范宗堂
邱明陽
韓保寅
尹藹祚
李延章
呂志忠
陰法琦
陰明村
張毅山
陳瑞華
韓毅民
楊緒普
張敏
戴玉浩
胡忠芳
袁文珍
陳明達
袁學厚
袁文正
郭長寬
劉振茂
劉崇家
王惠臣
革命烈士英名錄
模範先進人物(下限1987年)
石橫籍縣(團)級以上幹部以及專家、教授、廠長、經理通訊錄(肥境限正局級)
歷代名人表(下限民國初年)
附 錄
中共石橫公社委員會關於實行“大包乾”責任制的意見(摘要)
中共石橫鎮委、石橫鎮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石橫經濟開發區的決定
肥城市石橫鎮規劃匯報提綱
詩文輯存
事 故
奇聞、奇事
後 記
歷屆石橫鎮志編纂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