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棺葬】亦稱“石棺墓”。古代墓葬形式之以石棺為葬具的墓葬。棺以石板或石塊構成。主要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鐵器時代早期,分布範圍廣,中國、蒙古國、朝鮮、日本、...
庫久塔石棺葬位於隆子縣斗玉鄉政府駐地以東約1公里處的河流高階地斷崖上,石棺分布在崖頂下3—4米處,總計5座,呈一線排列,方向一致。石棺葬的建造方式是先平整...
石棺墓是古代用石棺為葬具的墓葬形式。又稱石棺葬。...... 中國東北的石棺墓多不晚於西漢,西南地區的可晚到東漢,西藏吐蕃石棺墓則延續到9世紀。石棺墓葬式較多,...
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德欽納古,石棺墓共有23座。大致年代為戰國中期到西漢早期,或晚到西漢中期。墓室的結構是先挖一長方形淺坑,貼著坑的四壁用大小不等的...
石棺是一種石制的棺材或屍體容器,常以雕刻裝飾。其起源於中國,《史記·秦本紀》對其進行了記載。由於其歷史文化悠久,故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聶拉木石棺葬位於隆子縣斗玉鄉所在地東側約300米處的坡地崖上,海拔3030米。石棺暴露在距現地表深約0.6米的斷崖上,四壁皆用整塊石板拼砌而成。墓室內長1.16米...
該地墓葬系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的石棺葬、出土隨葬器物以早期上陶為主,鐵器較少,銅器不僅較少而且多為小件。有木、漆器、牛皮甲、燒料等。還有輔幣秦半兩等。墓...
石棺葬位於發掘區西部,均直接打破生土。保存狀況較好。墓葬分四排整齊排列,東南—西北向。各排之間相距分別為0.3米、0.6米、1米。同一排各墓之間距離0.4米...
金沙江流域的藏區石棺葬,以金沙江東岸的巴塘為中心向上游和下游形成縱向分布。上游有四川的石渠、白玉等縣,中游有四川的巴塘、義敦、西藏的芒康、貢覺、雲南的...
瑪尼當石棺葬位於隆子縣三安曲林鄉西村以東約1公里處的公路北側陡坎上。石棺葬所在位置為加波曲北岩的高階地,由於修建公路使石棺暴露在陡坎上,該地點與現河床高差...
聶榮石棺葬位於隆子縣列麥鄉六村,共發現石棺葬10座,海拔3560米,石棺葬位於地表下1.8米處,石棺即墓室一般長1.2米、寬0.7米、高0.6米。墓頂加蓋一層石板,...
烏金古如村石棺葬位於曲松縣曲松鎮下洛村烏金古如寺東北約0.5公里處的一條沖溝西岸,該沖溝連線其南端的山麓沖積扇,海拔3950米。石棺暴露於沖溝西岸斷崖上,距現...
《西南地區北方譜系青銅器及石棺葬文化研究》適合文物考古、歷史、人類學、民俗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及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西南地區北方譜系青銅器及石棺葬文化...
地面葬就是很特別的一種習俗,一般文明程度較低。一般與墓葬深埋正好相反。它包括平地葬和野葬兩大類。選擇地面葬的人們,是以“葉落歸根”為死亡理論為依據的。...
二次葬,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葬俗,原始社會曾經普遍存在過的一種葬俗,其顯著特徵是將死者的屍骨進行兩次和兩次以上的埋葬,多數是易地安葬。從已有的考古證據來看,...
柄均扁平,身柄間的一側有扁平形鉤格,近身格處脊的兩側各有條紋3行,柄脊的兩側均鑄有突出的點紋一行,這種劍被認為是石棺葬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叉形格銅劍的...
本書主要從考古學的角度,對川滇青藏民族走廊區域內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的石棺葬從多視野的角度進行研究,既涉及石棺葬的年代、起源與演變、文化性質、...
穴葬據文獻記載,懸棺葬作為一種特殊的埋葬習俗,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其墓主大都屬於“百越”民族。“百越之族”多利用高懸絕壑、人跡少到的岩隙以藏屍,使之...
第五章 藏彝走廊的石棺葬文化第一節 石棺葬在藏彝走廊的分布與特點第二節 藏彝走廊地區石棺葬的文化性質與來源第三節 藏彝走廊石棺葬與甘青地區的聯繫...
營盤山遺址的文化堆積較為豐富,文化層最厚處可達2.20米,其上層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石棺葬遺存,下層為內涵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新石器時代遺蹟包括房屋基址11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