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蓴菜

石柱蓴菜

石柱蓴菜,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石柱蓴菜葉表綠色,葉背淡暗紅色,漂浮於水面;晶瑩剔透的果膠包裹新芽、新葉、花蕾,果膠厚實,口感細嫩、清香爽口。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石柱蓴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柱蓴菜
  • 產地名稱: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 品質特點:口感細嫩、清香爽口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277號
  • 批准日期:2015年7月2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氣候條件,水質條件,地形地貌,土壤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觀特徵:石柱蓴菜葉表綠色,葉背淡暗紅色,漂浮於水面;晶瑩剔透的果膠包裹新芽、新葉、花蕾,果膠厚實,果膠與所包裹植物體的體積比大於1:1;口感細嫩、清香爽口。
內在品質:石柱蓴菜蛋白質含量為0.4~0.5克/100克,碳水化合物1.4~1.7克/100克,多糖含量0.35~0.5克/100克,含量100~120毫克/千克,的含量1.5~2毫克/千克。
石柱蓴菜石柱蓴菜

產地環境

氣候條件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日照不足,氣候差異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1360毫米,春末夏初多綿雨,秋季降溫快;無霜期短,年平均約220天。良好的氣候條件適宜石柱蓴菜生長。
光照,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多數時間為陰天或多雲狀態,年日照時數偏少,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040小時,無霜期短,多年平均無霜期220天左右,生長期日照時數650小時左右,對石柱蓴菜生長十分有利; 溫濕度,產地屬高山冷涼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1.4℃,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22.1℃,最低月1月平均氣溫0.4℃,春季回暖期晚,常有寒潮。常年平均水溫13.5℃,相對濕度85%~90%。生長繁育期常年氣溫保持在15~30℃有4個月,常年水溫保持在12~22℃有5個月,適宜石柱蓴菜耐寒、喜溫的習性。獨特的溫濕度為石柱蓴菜形成優質果膠、多糖等成分提供了重要生長條件。

水質條件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水源來自生態環境良好的七曜山和方斗山上中部發源的洋洞河、冷水河、大塘河、萬勝溪、風竹溪等10餘條溪河水,水源充足長流,水質清新,清潔無污染,水溫常年保持10~20℃,pH值6.5~7,為石柱蓴菜形成優質果膠、多糖等成分的提供了重要水質條件。

地形地貌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七曜山脈的第一階梯,向斜偏東屬倒置地形,丘陵起伏,群山環抱,兼有深溝峽谷、槽壩,低凹處有小片沼澤地和淺;產地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1556米。森林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80.99%,生態環境良好。

土壤情況

土質,產地內主要為紫色或腐質沙壤土,土層厚度30厘米以上,肥沃疏鬆透氣,有機質含量3%以上,呈微酸性,pH值5.5~6.5,為石柱蓴菜生長和形成優質果膠、多糖等成分提供了重要條件。
石柱蓴菜生產基地石柱蓴菜生產基地

歷史淵源

石柱蓴菜發展歷史較久。1987年,石柱縣在楓木鄉昌坪和黃水鎮萬勝壩濕地內發現原生蓴菜,面積約0.58畝。
石柱縣人工種植蓴菜始於1991年,試種植面積29畝,試種成功並推廣。蓴菜基地從1994年的1000餘畝的規模,發展到2010年的13000畝,產量突破10000噸,成為中國最大的蓴菜生產基地。
從1993年的轉口貿易,實現2006年直接出口,產品暢銷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建立蓴菜資源圃1個,培育規模以上蓴菜生產加工企業5家,“石柱蓴菜”等蓴菜知名品牌5個。
石柱蓴菜石柱蓴菜

生產情況

2015年,石柱蓴菜年產量達到13000噸,種植收入8000萬元,產業鏈實現產值1.5億元。
石柱蓴菜石柱蓴菜

產品榮譽

1993年~2006年間,石柱蓴菜獲國家無公害蓴菜3個、綠色蓴菜5項、有機蓴菜3項,重慶市名牌農產品4個。
2007年,農業部授予重慶市國家蓴菜原生境保護區。
2015年,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局授予國家級出口蓴菜質量安全示範區。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石柱蓴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石柱蓴菜石柱蓴菜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鎮的萬勝村、洋洞村、黃水社區、七龍社區,冷水鎮的八龍村、河源村、天河村,楓木鄉的石魚村、雙塘村、風竹村、楓木村,總計3個鄉鎮11個村社。地理坐標為東經108°23′~108°33′,北緯30°07′~30°18′。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2-1705。
質量安全規定
石柱蓴菜產地環境環境符合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產品質量符合NY/T1405綠色食品水生蔬菜標準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1產地要求。產地海拔1200米以上,四周生態環境良好,森林植被豐富,無工礦企業,無農田面源污染;水源充足,天然長流水,水質清新,清潔無污染,pH值6.5~7,生長期常年水溫保持在12-22℃;土壤沙壤土,土質肥沃疏鬆透氣,有機質含量豐富,pH值5.5~6.5的沼澤地或水田。1.2品種選擇。選擇無病、無傷、健壯,果膠和多糖性狀突出的本地蓴菜地下莖進行移栽。 1.3生產措施。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和要求,制定了產地管理辦法、質量控制措施和相關制度,按照相關標準和操作規程組織種植、生產、加工。 1.4夯築田埂。夯築田埂寬0.6~0.8米、高1~1.2米,保持排灌暢通方便,滿足蓴菜生長繁育所需0.8~1米的水深要求。 1.5栽種標準。每年春秋栽植,以春季移栽效果為好,一般在3~4月,按50×50厘米標準進行栽種,將地下莖剪成2~3個節一段,豎插於泥中6厘米左右。1.6施肥要求。石柱蓴菜田只施基肥,用堆肥、人畜糞、餅肥充分混合發酵腐熟後,在11月至第二年的3月前,一次性均勻施入田中,用推耙推壓,使肥料充分混入泥中,然後灌水0.5米以上,保持石柱蓴菜生長有足夠的有機肥。 1.7水質管理。冬季保持深水越冬,防止地下莖凍傷,入春後先淺水有利於水溫回升,隨著石柱蓴菜生長和採摘逐步加深水位到0.6~0.8米。每採摘一次蓴菜要更換一次田水,每月最後一次採摘後徹底全面換水一次,保持菜田水質清潔、新活。 1.8病蟲草害防治。採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人工清除雜草、青苔、水網藻、田螺以及病害植株,同時投放少量青魚、鯉、鯽魚等魚類,以生態平衡控制田螺和雜草,勤換田水和撒石灰等防治石柱蓴菜爛葉、根腐等。 1.9環境保護。樹立標示牌,嚴禁在石柱蓴菜產地或產地周邊建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企業,嚴禁在產地500米以內的農田中施用化肥和傾倒污染物。
2、產後處理。 2.1採收。採用人工採收。採收時間為5~10月。採收次數為5、6月份2~3天採摘1次,7~10月份5~10天採摘1次。採摘要求為必須帶花蕾果膠的嫩稍,葉柄節不超過5毫米。 2.2保鮮。石柱蓴菜保鮮加工流程為清洗→高溫殺青→冷卻→分級→保鮮→成品檢測→產品包裝→入庫。加工用水必須符合國家飲用水1級標準,整個生產流程必須符合國家綠色食品相關規定。 2.3清洗。清水漂洗蓴菜,清除雜物和泥沙。 2.4殺青。將當天採摘洗淨蓴菜放入不鏽鋼鍋中,用蒸氣殺青滅菌2~3分鐘,待石柱蓴菜轉綠後撈出。2.5冷卻。將殺青後的石柱蓴菜迅速撈出放入有流動水的冷卻池中迅速降溫,降至常溫後撈出分級。 2.6分級。按照石柱蓴菜採摘時葉柄及其葉尖的長短,是否帶有花蕾進行分級,分S級、M級、L級和統級4個級別。 2.7保鮮。將分級後的蓴菜進行無酸或食用冰醋酸保鮮,冰醋酸保鮮保鮮比例為1~2%。 2.8產品包裝。產品檢測合格後分批分級包裝。採用盒裝、瓶裝、袋裝、罐裝或塑膠桶裝。包裝標準符合國家綠色食品相關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石柱蓴菜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範圍內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