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石月村,名人簡介,
石月村
梅州市梅縣區石月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鎮府南4.5公里。我村轄15個村民小組, 在冊戶數342戶,人口1792人;全村總面積1.79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5畝。 我村年平均氣溫為24°,年降雨量約為1400㎜, 氣候特徵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無霜期長。主要經濟作物有梅州金柚、水稻、水果、蔬菜及其他種養殖業等,村特色經濟收入有345萬元, 上一年我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711萬元。
名人簡介
廖道傳(1877—1931)
廖道傳,字叔度,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石月村人。1895年入州學,先後就讀於廣州廣雅書院、北京京師大學堂,1903年中順天鄉試舉人。1907年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第一名畢業,奉命考察日本教育,回國後擔任廣西優級師範學堂監督(校長)。1911年前後,擔任廣西潯州、武鳴州行政長官。1913年至1917年,擔任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卸任後再次赴日本考察師範教育狀況,撰寫萬言考察報告書。1924年,返回家鄉梅州,與地方鄉賢一起籌辦嘉應大學,擔任校務委員和文科學長,親自授課。嘉大停辦後,他返回廣州參加李濟深、陳濟棠戎幕,1931年在廣州病逝。
今天,廖道傳的故鄉屬於梅縣區城東鎮石月村。記者在當地了解到,這位以詩歌創作和興辦教育聞名於世的梅州前賢,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廖位三是與黃遵憲、溫仲和同年考中博士弟子員的秀才。父親與黃遵憲是同年,這也許是印證梁啓超所猜測的廖道傳與人境廬主人的一絲淵源了。
廖道傳家境清貧,但從幼年起就勤奮讀書,展現過人的天資。18歲考中秀才之後,1899年廖道傳再接再厲,在科試取正場一等第一名,在嘉應五屬考優也獲得第一名,被報送到廣州廣雅書院學習。當時嘉應州有公產支持成績優秀的士子,廖道傳因兩獲第一,得到兩百石谷租的獎勵,作為求學費用。
1903年至1907年,廖道傳獲保送在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學習。期間,他還參加河南舉行的順天鄉試,成為清代科舉取士的最後一科舉人,由於不久父親去世,他因朝廷規定要丁憂,而失去參加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的資格。
儘管如此,作為一位學業順利的傳統知識分子,廖道傳在大變革下沒有一成不變固守傳統,而是在順應潮流的同時,對如何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在讀京師大學堂期間,廖道傳曾專程到安南、暹羅以及馬來亞檳榔嶼考察遊歷,以擴大自己的視野,撰寫《暹游筆記》一書,在介紹當地風土人情之餘,闡釋華僑華人發展華文教育的重要性,事關“保教保國保種”的高度。
廖道傳作為開明知識分子的一個特徵,就是在1903年前後,匿名與梁啓超進行書信往來。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啓超流亡海外,還是朝廷通緝的欽犯,與之聯繫這可以看出他同情支持維新變法的思想。廖道傳對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侵後國勢衰落的憂心,可在《燕京秋感》可見一斑:“百二河山掃地羞,破舟斷楫縱狂流。龍泉刎雪忠臣盡,驢背眠雲老將休。棘里銅駝吟暮雨,殿門金狄淚秋愁。恆沙無量冤禽語,何事甘陵黨獄鉤。”
要使國家富強,唯有變法。廖道傳在《挽黃公度京卿》寫道:“冊載文明入,唯公鑿禹源。思潮歐海水,史筆大和魂。有血灑亡種,無人省罪言。至今西域士,流涕道張騫。”在他看來,黃遵憲提倡推崇的歐美文明和日本維新,是中國值得學習借鑑的自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