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簍象是發生在石斛上的主要害蟲。在雲南普洱地區一年發生2~3代,世代重疊。3~4月和9~0月為幼蟲發生高峰期,6月、2月為成蟲發生高峰期。
石斛簍象以幼蟲蛀莖為害為主,成蟲以危害石斛莖葉,石斛簍象對球花石斛危害最為嚴重。晝間取食的成蟲數量關係為午後(3::0~14:00)傍晚(17:30~18:30)清晨(8:30~9:30),各時段成蟲數量與平均溫度有一定正相關 成蟲在清晨喜食葉,在午後,傍晚則喜食莖。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與危害,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7~14 mm,寬2.2~4.5 mm,剛羽化成蟲紅褐色,後慢慢變為黑色。喙顯著,適度彎曲。背部有6個淡黃色斑點,前排4個,後排2個較大,有的象甲卻不明顯。足5節,腿節、脛節為紅褐色,其餘各節為黑色。腹部可見腹板5節,雌蟲腹部基部平滑飽滿,雄蟲腹部基部較窪。
生活習性
成蟲在白天活動,午後及黃昏尤為活躍,飛翔力弱,善爬行喜食落葉嫩莖,常停息在石斛頂部向陽處覓食,受驚擾呈假死狀態或順著莖桿爬向根系,石縫或較陰暗處躲避,夜間至清晨成蟲則在石斛植株根際等隱藏處潛伏。溫度在18℃以下時成蟲基本不取食亦少活動,當溫度在20℃以上時成蟲活動性明顯增強。陽光特彆強烈時成蟲在背光處取食。
成蟲多在植株頂部交配,喜產卵於嫩莖或有傷口的莖桿中。產卵時成蟲在莖桿上用喙鑽一個卵粒大小的孔,將卵產於小孔中,隨後產卵器末端分泌膠粘物質封閉小孔。整個產卵過程30min左右。次產卵結束後成蟲會再次找其他植株產卵,連續產卵2~3粒。
卵孵化後幼蟲在莖中鑽蛀為害,取食莖桿中的肉質部分,留下植物纖維。幼蟲在莖桿中蛀食形成隧道,排出的糞便留在隧道中。幼蟲老熟後在莖桿中化蛹。蛹外包裹一層繭。羽化時成蟲咬破繭乾表皮後鑽出被害植株。剛羽化的成蟲一般停留在附近石斛植株上取食。
分布與危害
危害部位:葉片、莖。
分布地區:雲南、寮國。
寄主: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