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濤

石敬濤是一名資深的時事評論者,曾就反貪問題發表〝反貪局長被‘反貪’的欣喜與隱憂〞,還有政府部門裙帶關係的〝裙帶關係泛濫扼殺屌絲逆襲夢〞等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敬濤
  • 外文名:Shijingtao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
  • 職業:時事評議員,記者
  • 代表作品:《反貪局長被“反貪”的欣喜與隱憂》《裙帶關係泛濫扼殺屌絲逆襲夢》
  • 性別:男
相關,簡介,

相關

公眾為啥對“工資連續4年增長兩位數”沒感覺
記者從中國勞動學會主辦的“深化企業薪酬制度改革促進構建和諧社會”論壇上獲悉,中國職工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連續四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年均遞增13.5%,並分別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為改革開放以來職工工資水平增長最快時期。(7月2日中新網)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進步和變化,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發生的。悄無聲息,讓人難以覺察。實際上,中國職工“工資連續4年增長兩位數”這一事實,對於“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的民眾來說,也是如此。對於“年均遞增百分之十三點五”,不但坊間大多數公眾表示“沒感覺”,甚至還表示了強烈的質疑。如果這一統計數字真實無誤,為什麼事實與公眾的感覺如此相去甚遠?
數字與民意沒有同感與共振,公眾對“工資連續4年增長兩位數”沒感覺,筆者認為,一個短板首先在於公共產品的匱乏。2003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一國的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過渡時期,也是該國公共產品需求快速擴張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現代化是以公共服務為基礎。而現 在,我國可以說正處於公共產品需求的大擴張階段,人們由對滿足溫飽需求已開始轉為對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性公共服務的需求。
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制約公眾工資增長“感覺”的,不單是收入的絕對增長幅度,還有住房、養老、醫療、教育、保險等公共產品的供給與保障。但事實上,在當前,這些公共產品的供給卻難以讓人樂觀。房價高居不下甚至連年飛漲,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的新三座大山壓的漫漫紅塵中的凡夫俗子們喘不過氣來。在這種情況下,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這一短板,就在很大程度上折抵、消弭了工資增長帶給公眾的“喜悅”,從而讓多數人“沒感覺”。
其次,像有網友所說,一個“平均”把多少不平等、不公平給掩蓋掉了。據統計,2005年電力、電信、石油、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菸草等行業共有職工833萬人,不到全國職工人數的8%,但工資和工資外收入總額估算相當於當年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55%。“8%”占有“55%”,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年均遞增百分之十三點五”又有多少現實意義,壟斷企業之外的一般職工又能有多少“感覺”呢?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就是稅負的增長大於公眾工資的增長幅度。據統計,2006年,全國稅收增長了21.9%,遠遠大於公眾“年均遞增百分之十三點五”的增幅。《福布斯》發表的二OO七年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繼續是亞洲經濟體中稅務最重的國家,全球排名第三,稅負痛苦指數是152。而在一定時期國民收入增長恆定的情況下,稅負增長過快,兩相抵消,公眾收入增速就自然會感覺相應放慢。稅負痛苦也是讓公眾對於漲工資沒感覺的原因所在。
公共產品供應不足,公眾增長的那一點工資,在不斷飆升的高房價、天價藥費和學費面前,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幾乎化為烏有;同時,這個“工資連續4年增長兩位數”又被占8%的一小部分人獨吞55%;再加上稅負痛苦的不但增加,在這樣一個綜合效應之下,這個“工資連續4年增長兩位數”的“13.5%”早就已經被抵消為零甚至是負數,而公眾對“工資連續4年增長兩位數”沒什麼感覺也就不足為奇。這也警示我們,要想真正使“工資連續4年增長兩位數”化為公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覺,化為切身的民生感受,尚需從增加公共產品保障、打破壟斷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減輕民眾稅負痛苦等各個方面做起,而不是幼稚天真地坐井觀天、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空喊“工資連續4年增長兩位數”。
該文發於《山西晚報》、《華商報》、《山東商報》、《揚子晚報》、《錢江晚報》、《嘉興日報》、《合肥晚報》、《中國信息報》等

簡介

石敬濤,男,漢族,中國國籍,山東人,是時事評議員,記者。就當下熱議的時事發表過多篇文章,如
《反貪局長被“反貪”的欣喜與隱憂》《裙帶關係泛濫扼殺屌絲逆襲夢》《真相比眼淚更有說服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