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廈村(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石廈行政村轄自然村)

石廈村(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石廈行政村轄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廈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石廈行政村,位於大朗鎮東南部,毗鄰新馬蓮村、楊涌村、沙步村。距鎮政府約4千米,總面積9.6平方千米。2015年末,石廈村戶籍人口2465人。

明代時期,石廈村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民國期間,屬第三區保全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一、第四區,大朗人民公社石廈生產大隊,大朗區石廈鄉,東莞市大朗鎮石廈管理區,大朗鎮石廈行政村。

2015年,石廈村集體經濟以物業岀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廈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石廈行政村
  • 地理位置大朗鎮東南部
  • 面積:9.6 km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2465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石廈村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
清末時期,屬缺口司。
民國期間,屬第三區保全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一、第四區,大朗人民公社石廈生產大隊,大朗區石廈鄉,東莞市大朗鎮石廈管理區,大朗鎮石廈行政村。

行政區劃

石廈村為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石廈行政村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石廈行政村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1322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廈村,位於大朗鎮東南部,毗鄰新馬蓮村、楊涌村、沙步村。距鎮政府約4千米,總面積9.6平方千米。
大朗鎮石廈村

地形地貌

石廈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境內有鳳山,海拔180米。

水文

石廈村東有寒溪河。

人口

石廈村世居村民有周、黃兩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2465人,其中男1260人,女1205人;80歲以上69人,最年長者97歲(女);海外留學人員1人。外來暫住人口1萬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221人。

經濟

石廈村傳統經濟以水稻種植為主,花生、甘蔗、番薯、土豆、玉米也有種植。20世紀80年代初該村大面積種植柑橘,90年代初大面積種植荔枝。其間,開始發展毛織業。2015年,石廈村集體經濟以物業岀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末,石廈村內有國小1所,幼稚園1所。

文體事業

2015年末,石廈村有足球場、籃球場、文化活動中心、公園各1個,農家書屋1間(2015年藏書約5000冊)。

基礎設施

1963年,石廈村通電,20世紀70年代中期通電話,1983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1990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

交通運輸

石廈村有鄉道石廈路經過該村。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石廈村始建於明建文元年(1399 年),因村建於鳳梨嶺和地塘嶺之間,形狀為“凹” 型,周姓村民不忘原籍周屋廈的“廈”字而取名 “凹廈”,後演變為方言諧音“坳廈” 。後改為石廈村。
  • 本地方言
石廈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大朗話。
  • 傳統民居
石廈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345座,無人居住。鳳山廟,建於明代,供奉鳳山娘娘,村民多於春節期間拜祭。
  • 民俗文化
石廈村每年重陽節,周姓村民集中到黃江梅塘村祭祖。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日村有舉辦瀨粉節的習俗。是日,出嫁女均回娘家與家人團聚,以瀨粉為節慶食品。因石廈小名為“牛峻”,瀨粉節亦稱牛峻會。此外,當地還有鳳山戲曲節,形成於民國期間,因鳳山周邊田地由附近7個村的(坳廈、仙村、楊梅嶺、鄭公涌、新塘圍、馬坑、梁頭)村民耕作,每當水稻收割完畢,7個村將所得剩餘收入用於舉辦戲曲表演,每次表演進行3至4天。

地方特產

石廈村境內傳統節慶食品有紅團、圓籠、糖環、油角、硬餅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