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庫門裡弄居住習俗

石庫門裡弄居住習俗

上海的石庫門習俗,是在上海人獨特的居住生活環境與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它是上海地區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上海市民文化心理與價值觀念的具體反映。 石庫門建築是早期上海市民建築的主要居住形式。具體而言,上海的石庫門習俗主要包括了這樣幾個方面的內容:⑴石庫門生活習俗形態,如居住方式、鄰里關係、世俗俚語等;⑵石庫門商貿習俗形態,如弄堂攤販、弄堂叫賣等;(3)石庫門娛樂習俗形態,如弄堂戲曲、弄堂曲藝、弄堂遊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庫門裡弄居住習俗
  • 分類:民俗
  • 地區:上海市
  • 特色:建築文化
  • 風格:中西合璧
由來與發展,風格特點,建築風格,文化特點,

由來與發展

1864年上海開埠後,東西方文化迅速融匯,海內外貿易日益興旺。作為一個新興的東方商業都市,大量淘金者湧入,造成上海的城市住宅空前的緊張。為了滿足居住的需要,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石庫門出現了。
老式石庫門老式石庫門
石庫門發端於虹口美租界,成熟於上海西南地區的英法租界,以後迅速的越過黃浦江向西北方面成片的發展,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上海的石庫門建築約20萬幢。據1998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上海住宅建築志》記載虹口石庫門數量達23316幢,占了上海總量的1/10之多。其中老式石庫門3200幢左右,新式石庫門5300幢,廣式石庫門14800幢。
石庫門緊湊而多間隔的空間,滿足了人們居住的需求,從20世紀中葉上溯至19世紀中葉,據資料統計40%的上海人居住在石庫門中,虹口石庫門居住人口達48萬人左右,占虹口總人口的3/5。
新式石庫門新式石庫門

風格特點

建築風格

石庫門建築的風格是多重的,既有來自西方的手法,也有來自江南地區傳統民居的造型。石庫門大體坐南朝北,外形由門框、門楣和門扇組成,頗顯高大。門框早期多用石頭砌成,後期則混用石頭、磚頭和水泥等。門楣早期基本上沿襲了江南地區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常模仿儀門採用中國傳統磚雕青瓦壓頂門頭的式樣,後期受到西方建築風格的影響,常用三角形、半圓形、弧形或長方形的花飾,類似西方建築門窗上部的山花楣飾。
石庫門建築石庫門建築
江南民居所具有的等級觀念在石庫門建築中明顯淡化。石庫門的住宅單體平面接近於傳統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早期多由三開間二廂房或五開間二層樓的格局組成,基本上保存了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左右對稱、尊卑有序的空間秩序。但由於標準化的統一設計,江南地區傳統民居中顯示身份等級的特徵,在石庫門建築中逐漸被削弱,不再有四柱三樓或五鳳蓮花的門飾,由此失去了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對於有功名者的表彰,屋主身份的公示作用和主人的文化品位也無從體現,只是門牆雕刻尚有少許審美指向。石庫門厚實的木門是家內家外的疆界,體現出防衛的實用功能。相應地,造門工匠技藝展示的天地變得越來越小,門的設計主要考慮的是牢固而不是美觀。這是城市生活對於建築中“門”的塑造。

文化特點

石庫門是上海城市的一種獨特住宅樣式,也是造就上海城市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方式的重要元素,近代時期,上海的石庫門中曾經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亭子間作家,記錄了上個世紀文化人的生活狀態和創作狀態。大量頗有特色的上海市民生活方式與文化方式,也是在石庫門這種獨特的住宅樣式及其由其構成的弄堂之中產生的。它們構成了大量具有鮮明上海市民文化色彩的石庫門文化習俗事像,以及與此相應的充滿各種市民生活風情的文化空間形態。
石庫門中產生的生活習俗形態,是一種充滿上海市民特色的生活方式,充分反映了上海人的精明求實、開放開拓、實用功利等等的文化特點;石庫門中產生的商販叫賣習俗,是典型的城市商販經濟的產物,具有上世紀城市商業經營的模式特點。石庫門中產生的娛樂遊戲習俗,是上海石庫門空間中產生的獨特娛樂休閒方式,集中反映了上個世紀上海市民文化娛樂的主要形式,而石庫門習俗文化中的俚俗語言,則是上個世紀上海人生活交流的語言工具,充分豐富了滬語的語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