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石嶺中學創辦於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秋,是廉江市直屬完全中學,學校坐落於廉江市西北方向上的一個中心鎮上,距離廉江市區約18公里。學校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為廉江縣立文中初級中學,1953年更名為廉江縣第五初級中學,1958年秋發展為完全中學並改稱為廉江縣石嶺中學,屬於廉江市三所完全中學(廉江中學、安鋪中學、石嶺中學)之一。這裡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有著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優良的育人傳統,這裡人傑地靈,曾培養出一批批優秀學子,後來成為了黨政軍優秀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嶺中學
- 地理位置:廉江市西北方向上的一個中心鎮
- 創辦時間:1940年
- 距離廉江市區:約18公里
學校歷史,學校規模,學校榮譽,學校管理,學校展望,辦學理念,
學校歷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春,學校遷出石嶺圩,租借煙行的幾間菸葉倉庫作校舍,師生分散住宿,教學極不方便。解放戰爭時期,在共產黨員莫練老師的帶動下,師生積極參加革命活動。8月,石嶺解放前夕,該校師生集體舉行起義,參加到革命隊伍中去。發展歷程
建國後,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賴德潤任文中中學校長,校址在石嶺圩的義勇祠、武帝廟、文昌廟及戲樓等處。當年在校學生三級3個班,學生108人,教職工13人。1953年秋,在田螺嶺上建設校舍(今校址),更名為廉江縣第五初級中學。1958年增設高中班,改稱廉江縣石嶺中學。1965年,全校有高中6個班,國中11個班,學生共850人,教職工83人。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教學秩序混亂,教學質量較低。1968年高中部改學制為二年。1973年,學校在盤龍塘辦農村分校,師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裡勞動。1977年全國恢復考試招生制度,石嶺中學教學秩序很快恢復正常,教學質量逐步提高。1980年定為縣副點中學,開始招收三年制高中。1984年,建起一幢3層870平方米教學大樓。1985年,全校有初、高中共13個班,學生共829人,教職工50人。1988年,學校規模發展到初、高中21個班,學生共1259人,教職工70人,1989年建起了一幢二層建築面積為500平方米的食堂樓。此後,到1998年先後建起了兩幢三層建築面積為900多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一幢四層的科學樓,一幢三層和一幢四層每層兩個教室的和一幢五層20個課室的教學樓,2幢三層和一幢五層的教工宿舍樓。
學校規模
2000年建起一幢高六層套間式的現代化教學樓,特別是2003年為了適應學校發展規模的需要,建起了一幢七層28個課室,建築面積為3200平方米的現代化教學樓。到2003年止,學校總建築面積32700平方米。在其他配套設施方面,1999年改造了一個300米田徑運動場,由原來的東西走向改為南北向,由普通的跑道做成煤渣跑道,場配有籃球場、排球場、快樂體育園地、桌球台12張等附屬設施。建起了80多米長的文化長廊,鋪設了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並在原有綠化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綠化,種上了大王椰、黃金梅、福建茶等花和樹,空地鋪上了草皮,使學校變成一個花園式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較完善,有化學、物理、生物實驗室,有電腦室、語音室、美術室、體育室和多媒體教室、地理園等場室。學校規模到2003年在校學生3159人,教職工208人。
學校榮譽
在1989年至2003的為學校輝煌的14年,共為高等學校輸送838名合格新生。1995年體育考生上本科線人數及錄取率均居廉江市之首。1997年,高考上線人數增幅率名列湛江市農村面上中學第二位,被評為湛江市高考先進單位。2003年高考上線人數136人,創歷史新高,中考成績更令人瞻目。1999年、2002年、2004年分別有三位同學考上湛江一中,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學科競賽及其他知識競賽有1人獲國家特等獎,國家級二、三等獎各3人,省級二等獎2人。
學校管理
學校實行封閉式,縱橫結合的級組管理,每幢宿舍樓還配有生活教師專職管理宿舍的衛生,督促學生遵守學校紀律,指導學生生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由於學校科學管理,教學秩序井然有條,教風正、學風優、辦學水平高、教學質量好。2000年被評為廉江市雙優學校、一級學校。2001年被評為湛江市雙優學校、一級學校
學校展望
目前,石嶺中學全校師生正以求實創新,與時俱進的要求,向"現代化、高品位、有特色"的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目標邁進
辦學理念
多年來,學校堅持“精誠辦學,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為學生成長創建良好的環境,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塑造品質優秀,個性健全,行為規範,具備一定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世紀新人是學校孜孜以求的育人目標,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學校已養成教育為切入點,以愛生為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循循善誘,嚴格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學風,創設了良好的校園文化,家長們都說:“把孩子送進石嶺中學,我們安心、放心。”這種安心是對學校優良教育環境的肯定,這种放心是對老師們辛勤工作的最高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