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
石家莊,
河北省省會,
河北省第一大城市、華北第三大城市,首都的南大門,位於中國北方經濟核心區——京津冀城市群。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醫療、科技、國際交流、金融和信息中心。
石家莊東臨
衡水,南接
邢台,西倚山西,北連
保定。與
北京、
天津、
濟南、
太原、
鄭州幾近等距相望,1小時高鐵交通經濟圈已經形成。
石家莊市區現轄9個行政區,分別是
橋西區、
新華區、
長安區、
裕華區、欒城區、藁城區、鹿泉區、國家級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新區)和
石家莊正定新區,此外還建設有1個國家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石家莊國際
機場空港園經濟區,還有下轄的12個縣、4個縣級市、1個副地級市。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2013年),市區面積2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6.37萬人(2013年),石家莊市區總人口416.68萬人。
石家莊是
國務院批准實行沿海開放政策和金融對外開放的城市,是國家發改委批准首批試點建設的
智慧城市,並榮獲全國衛生城市,入選2013年度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市,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
國務院和國家旅遊局批准的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和國家優秀旅遊城市。
石家莊交通極其便利,為
國務院和
交通部公布的
高速公路中心城市、全國
高速鐵路樞紐中心城市、普通鐵路樞紐中心城市、
民用航空綜合樞紐和軍用航空樞紐,在全國具有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
意義
為紀念解放石家莊,在省會解放廣場建有“石家莊解放紀念碑”,這樣的舉措具有歷史紀念意義。整個紀念碑由建築體與塑像相結合,其內涵有寓意性和象徵性。
現就塑像部分提出看法,望同道賜教,也望“紀念碑”更具有凸顯解放石家莊歷史和戰略的深刻意義。
地理位置
石家莊地處京南重要交通樞紐戰略要地。回顧歷史,60年前正是解放戰爭敵我戰略態勢發生轉折變化的一年,我人民解放大軍從劣勢初轉為優;戰略戰術從運動戰轉為攻堅戰;從
包圍城市轉為攻占城市。作為紀念性雕塑設計應緊緊把握這些特點,僅是表現勝利的姿態是不夠的。駿馬揚威、挺坐舉槍表現了一定的軍威,也象徵著勝利,但與解放石家莊的戰略意義不貼切。
初戰告捷,大仗還在後面,並不是最後的勝利。解放軍那時還是小米加步槍,靠兩條腿晝夜行軍、調虎離山、圍點打援,殲滅有生之敵而後攻占城鎮。坐騎勢的選擇與塑造沒有表現出特有的典型意義,卻有國外紀念像的借鑑之嫌。眾所周知,廣州是最後解放的沿海大城市,其解放紀念碑是挺立的解放軍戰士,一手握槍,一手捧鮮花,一目了然的使人感到是樸實的解放軍戰士形象,堅定的情感表達而具有永久的紀念性,沒有虛張之勢。
石家莊解放為1947年,我軍剛轉為主動攻城之時,作品的時間感是事物特質的表達要素,是設計總體的出發點,是基點。
題詞詩歌
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後,經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批准,晉察冀野戰軍經過6晝夜激戰,於11月12日,從國民黨反動統治下,解放了石家莊這座華北重鎮。 石家莊的解放,是人民解放軍“奪取大城市之創例”。朱德總司令欣喜之餘,寫下了《攻克石門》一詩:
攻克石門
石門封鎖太行山,
勇士掀開指顧間。
盡滅全師收重鎮,
不教胡馬返秦關。
攻堅戰術開新面,
久困人民動笑顏。
我黨英雄真輩出,
從茲不慮鬢毛斑。
敗筆
1、
解放軍人物形象塑造的年齡偏大,也不英俊,且缺少來自田野的子弟兵樸實形象。
2、雖然《
解放石家莊》影片中我軍有單衣著裝,但解放
石家莊攻堅戰直至解放之時已是深秋初冬季節,我軍著裝已是冬服(大量戰地照片可見)。季節與著裝是設計的重要形象語言,是典型性的因素,但此設計單裝露臂,缺少歷史真實,給人以季節時令的誤導。
3、1947年距三大戰役打響尚有一年時間,我軍還沒有繳獲多少美式武器。塑像高舉的是美式卡賓槍也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廣州解放紀念碑塑造的還是步槍)。
4、美式卡賓槍子彈梭較短,內裝十發子彈。而“石家莊解放紀念碑”的戰士胸前則是美式“
湯姆”、“衝鋒鎗”用的子彈袋,如此不配套的裝備設計使人啼笑皆非。
5、解放軍戰士後背的披肩布也是杜撰之物,設計沒有必要效仿“
彼得大帝”像,況且是塊不大不小的“方塊布”在飄動。解放軍當時身著子彈袋、米袋、手榴彈袋、背包(棉被)和挖掩體用的軍用鐵鏟。創作中藝術的真實允許選擇、取捨與誇張,但要與生活的真實為依據,反對不倫不類。
意見
作為石家莊戰役的紀念性
雕塑,設計者應首先理解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解放戰爭中,最先解放的城市——石家莊解放的戰略意義和歷史意義,把握城市攻堅戰的特殊性。基調與立意要準確,把勢如破竹的城市攻堅戰中生龍活虎的英雄群體形象塑造出來,才不失“石家莊解放紀念碑”的真正紀念意義。生動鮮活的藝術形象才能使人們受到深深的感動,強調象徵性難免流於空泛。
解放石家莊從軍事上為我軍攻占城市積累了戰鬥戰術經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掃清太行山東部平原敵占城市據點,為太行山設定了安全螢幕障。1948年黨中央遷到
西柏坡,從而三大戰役的決戰勝利和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全中國解放的政治和軍事基礎。“新中國從這裡走來”解放石家莊是先頭之戰,意義重大,應該建一座與此重大題材相稱的、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主題紀念碑,石家莊的解放是整個解放戰爭中的重要環節,光榮屬於石家莊,也屬於全國人民,讓我們隆重的紀念和謳歌石家莊的解放吧! 趙守詮
本報訊 (記者趙蕾)跨越近千公里路程,85歲高齡的趙維新老人從武漢回到石家莊,就是為了實現50多年的心愿,看一看這座魂牽夢縈的城市,瞻仰一下這裡的解放紀念碑。昨日,當趙維新老人終於得償所願,來到石家莊解放紀念館,看著牆上懸掛的一張張珍貴老舊照片,他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14時30分,石家莊仍是小雨滴答。“永遠忠於黨,永遠跟黨走——喜迎十八大,革命聖地行”大型採訪團首站走近解放紀念碑,在這裡偶遇了趙維新老人。1947年11月6日-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激戰六個晝夜,解放了石家莊,使得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石家莊,也成為了我軍攻克的全國第一座大中城市。
“槍聲響起時我就在石家莊,最後一天下午兩點多,耳聽著槍聲逐漸消失,我出門一看,戰爭結束了,石家莊解放了。”石家莊解放戰爭打響時,老人不到20歲,和這座城市呆在一起,他見證了槍聲從密集到停息的整個過程。但是,不久後,因為工作原因他南下武漢,然後,一呆就是半個多世紀。
石家莊解放紀念碑位於石家莊市區公里街上,在大石橋和高克謙紀念碑的南側,建於1987年。1997年被命名為“石家莊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碑廣場南北長145米,東西寬南端25米,北端36米,占地5635平方米。
石家莊解放紀念碑由碑文台、解放者雕像、主碑三部分組成。碑文台正面鐫刻著聶榮臻元帥題寫的“石家莊解放紀念碑”碑名。解放者雕像高7.5米,塑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勝利後勒馬歡呼的英雄形象。主碑造型設計剛勁雄偉、挺拔聳立,寓示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解放軍經過浴血奮戰,一舉攻克華北重鎮石家莊的豐功偉績、昂首闊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英雄氣概。石家莊解放紀念碑台底建有石家莊解放紀念館,總展面積430平方米,分為三個部分,共有圖片210幅,陳列實物24種,具有很高的歷史性、教育性、時代性和觀賞性。
大石橋建於1907年,長150米,高7米,寬10.4米,共24孔。當時因火車經常軋撞人畜,鐵路職工與各界代表聯名上書,要求建橋。但法國總督辦置之不理,
正太鐵路2500名職工十分氣憤,每人捐一天工資,自籌資金,修建了這座石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克謙紀念碑位於大石橋北側,建於1986年。高克謙(1906-1925),河北省無極縣南池陽村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卅”運動爆發後,高克謙擔任正定各界滬案後援會總主任。同年6月,在石家莊各界滬案後援會上,被敵軍包圍,挺身而出,痛斥反動當局的罪行。1925年9月12日不幸被捕,9月24日被奉系軍閥秘密殺害,年僅19歲。(馮素琴 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