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經濟學院地學實驗教學中心

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創建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直屬地質部領導的地質院校之一。197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85年6月從塞外古城宣化遷至河北省會石家莊辦學。根據地礦部黨組指示,經原國家教委批准,1996年4月學校更名為石家莊經濟學院。2000年管理體制由國土資源部管理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家莊經濟學院地學實驗教學中心
  • 創建時間:1953年
  • 所屬地區:河北石家莊
  • 面積:7520平方米
石家莊經濟學院地學實驗教學中心,源於1954年成立的礦產地質實驗室。為適應地質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以及我校地學類專業五十多年辦學積澱確立的以“培養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利用”為特色的地學人才定位,2004年學校重新整合資源,將原隸屬資源學院、勘查技術學院和寶石與材料工藝學院的實驗室,組建成了地學實驗教學中心,以適應新時期國土資源行業對地學人才培養的需要。
地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立以來,在人才培養上堅持“特色+精品”的指導思想、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為目標,不斷完善具有地質學綜合性、區域性、實踐性和先進性的實驗教學體系。
地學實驗教學中心堅持“實驗教學與學科建設、本科教育創新高地建設、品牌特色專業建設、碩士學位點建設互為依託、互相促進”,建設成效顯著。
依託河北省重點建設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專業、課程建設,地學實驗教學中心較好地實現了快速發展。地學實驗教學中心團隊由河北省教學名師、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教學科研骨幹組成。2006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專家組對地學實驗教學中心給予了高度評價。以地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平台,2007年我校地質礦產類專業群被評為河北省地質礦產教育創新高地、河北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地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河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為創新套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教學平台與環境。
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地學實驗教學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實驗教學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 地學實驗教學中心團隊現有89人,已形成了高職稱、高學歷和高水平的老、中、青傳幫帶學術梯隊,擁有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博士16人、碩士35人,教學和科研水平達到國內同類成果先進水平,某些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特別是在“幔枝構造及其成礦控礦作用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與大陸碰撞帶成礦作用研究”、 “區域地質調查新理論新方法研究”、“古生物演化與恐龍滅絕研究”、“地下水的數值模擬”、“環境地質的評價與治理”、“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研究”、“國家級地質公園建設”、“礦山資源儲量三維數位化管理”、“油氣盆地分析與勘探”等研究領域積累了較多的研究成果。
地學實驗教學中心首任主任、現名譽主任、學科和學術帶頭人牛樹銀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分別於1991、1994年被地礦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1996年首批入選“地礦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培養計畫”,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入選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2003年獲首屆“河北省教學名師獎”,2007年被評為河北省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級第一特色專業負責人。九五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地質大調查、國際合作等15項科研項目,其中在研4項。完成科研報告11份,多項成果具有開創性,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現任主任王禮勝教授,1984、1989和1996年分別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現東華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先後主持和參加地質礦產部項目、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和橫向項目十餘項,項目經費逾千萬元。在實踐教學及其改革、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組織我校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礦物加工工程兩個專業的實驗室建設,在較短的時間內建設成為了技術水平及配套程度達到國內一流的專業實驗室體系。
近5年來,地學實驗教學中心教師承擔各級別科研課題180餘項,其中國家及國務院部門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地方政府項目88項,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81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4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3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14部、出版專著18部,自編實驗實習指導書15部;承擔教研改革立項課題34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和科研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獲河北省精品課6門,校級精品課15門。
目前,中心面積7520平方米,儀器設備2174台(套),其中大型設備36台(電感耦合電漿發射光譜儀、全自動原子螢光光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離子色譜儀、48道地震儀、高密度電法儀、X射線螢光分析儀、GPS動態測量系統、大型偏光顯微鏡、重磁浮選礦設備等),儀器設備總值2000餘萬元。 地學實驗教學中心按其專業特點和功能,下設基礎地質實驗分中心、勘查技術實驗分中心、寶石與材料實驗分中心、地質測試分中心和野外實踐教學分中心。由22個專業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組成校內實驗平台;由多個野外綜合實習基地組成校外實踐平台;依託重點建設學科成立的研究型實驗室——地質測試分中心,組成實驗教學創新平台。2006年建成集地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地球科學博物館向社會開放,形成學校地學特色的對外視窗。地學實驗教學中心擁有的國內領先水平的地球科學博物館,不僅展出有宇宙與地球、礦物岩石、寶石與礦產等常見展品與奇石珍寶,而且還展出有我校師生自己發現、自己挖掘、自己修復的 “不尋常華北龍”、“甲龍”等恐龍化石和一大批古生物化石,並已被授予“石家莊市科普教育基地、石家莊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科學素質教育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地學實驗教學中心承擔資源學院、勘查技術學院、寶石與材料工藝學院總計8個本科專業、4個碩士點的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實驗、實習教學與研究,同時承擔我校華信學院2個本科專業、職業技術學院2個專科專業的實驗課的教學任務,形成了“認知與驗證性層次—綜合設計性層次—研究創新性層次”逐級提高的實驗教學模式,以“學科專業建設與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室內基礎實驗與野外綜合能力培養相結合”、“地質學基礎理論與地學新技術相結合”、“高水平科學研究與創新型實驗教學相結合”為特色,為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教師和創新套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利條件。
近5年來本科生實踐和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實驗教學中心學生獲學校大學生科技基金立項85項。獲全國“挑戰杯”創業計畫競賽銅牌3項,河北省特等獎3項、一等獎1項;獲全國“挑戰杯”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三等獎2項,河北省特等獎3項、一等獎1項。
根據我校要建設成“河北省一流、國土資源行業有優勢和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發展目標定位和本科教學工作要體現“加強基礎、拓寬專業、發展技能、提高素質、注重創新”的指導思想,地學實驗教學中心確立的實驗教學定位是:“堅持實驗教學與學科發展、專業建設互為依託,互相促進;以培養創新套用型人才為目標,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教育質量觀;以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為核心,以課程體系改革為切入點,圍繞地質學綜合性、區域性和實踐性的學科特點,構建實驗教學新體系;實現地質學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創新技能培養的有機結合”。
在經過理論上的嚴謹論證,尤其是經過了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的多年成功實踐的基礎上,地學實驗教學中心將進一步完善和推廣“5E(Engine、Essential、Exercise、Exploration、Enterprise)+3C(Condition、Chance、Conduct)” 創新套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素質教育下對學生全力做好內在驅動力、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探索精神和創業素質的培養,積極加強各方面的建設與管理,全力向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條件、機會和引導,並探索適合各專業特點的實現途徑,為更好地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一大批創新套用型人才,作出新的貢獻。
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結合地質學科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地學實驗教學中心的規劃是:以提高地學類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強化地學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地學實驗教學中心的軟硬體建設,全面提高地學實驗的水平和質量;深化實踐教學、實驗室管理模式改革,以室內實驗為基礎,以野外實習為依託,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重點拓展一批有專業特色的地學實驗內容;加強教學研究和對外交流合作,將中心建設成立足河北、面向國土資源行業,集實用性、先進性、示範性為一體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實驗教學改革中心,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平台,科研成果孵化搖籃,開放實驗室管理的模範,力爭在短時間內建成有特色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