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埡鎮

石埡鎮

石埡鎮,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岳池縣城區10公里,到廣安市區14公里,是岳池與廣安之間的衛星鎮,岳池縣的工業重鎮,岳池縣東南部區域中心城鎮,四川省級小城鎮試點鎮,省級重點小城鎮,民間曲藝魅力之鄉,廣安白色農業第一重鎮,廣安陶瓷建材第一重鎮,有“川東瓷城”之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埡鎮
  • 外文名稱:Shiya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
  • 下轄地區:石平、溫家堡居委會
  • 政府駐地:興華街
  • 電話區號:0826
  • 郵政區碼:638308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東部
  • 面積:45.81平方千米 
  • 人口:36212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玉屏湖景區
  • 火車站岳池站
  • 車牌代碼:川X
鎮情簡介,行政區劃,旅遊資源,鄉鎮企業,城鎮建設,新村建設,財稅管理,治安情況,社會事業,

鎮情簡介

1941年置石埡鄉,1952年建石埡鎮,1966年更名曙光鎮,1971年復石埡鎮,1984年石埡公社併入。1992年9月,大城、紅廟、花板3鄉併入石埡鎮,設為該鎮的辦事組。1994年6月,花板辦事組析出建鄉。石埡鎮位於縣城東南郊,東界廣安區廣門鄉、龍安鄉,南鄰花板鄉、普安鎮、喬家鎮,北接九龍鎮、大石鄉,西連喬家鎮。鎮政府駐地石埡場,距縣城10公里、距廣安市14公里。
轄區總人口36212人(2017),幅員面積45.81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7720畝,其中場鎮面積2.2平方公里、場鎮人口約1.8萬人,城鎮化率24.5%。土特產品有梨、柑橘;風景點有玉屏湖景區、雲口寺佛教聖地等。有中國小5所,一級甲等衛生院一所。境內交通便捷,南渝鐵路、廣南高速、儀北路、南前路交織貫穿,交通發達。該鎮先後被列為省級小城鎮重點鎮、市級文明場鎮。

行政區劃

全鎮共轄32個村、3個社區,223個村民小組。轄油坊溝、石坳、社紅廟、中學、雷家堡、新龍廟、石馬溝、爛洞壩、三塊碑、分水嶺、石龍廟、長石、張口樓、大城、雨台、雲峰、丁家、打鑼山、梅子、羅安、羅家堂、王家溝、梨子園、馬納溝、玉屏山、徐家壩、呂家橋、陳家溝、大邑山、周鑼鋪、立石山、王家院、雙河口33個村委會和石平、溫家堡2個居委會。

旅遊資源

金馬湖生態旅遊區
岳池金馬湖生態旅遊區坐落於岳池與廣安城區之間,離岳池城區十餘公厘,離廣安城區十五餘公厘,整個生態旅遊區占地3萬畝。這裡是一個原始自然生態旅遊區,景區內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植物活化石”黑桫欏遍布其間,是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拍攝基地。峽谷空氣負離子含量達每立方米12.5億個。岳池金馬湖生態旅遊區交通方便是休閒度假、商務洽談、旅遊的良地之一。
2010年由於政府大力支持著重開發建設金馬湖生態旅遊區,以珍惜(名貴)樹木為基礎以及結合當地地理優勢,從而打造廣安地區最美後花園。
石埡鎮鄉村小景石埡鎮鄉村小景
玉屏湖景區
景區位於岳池縣石埡鎮,距岳池縣城6公里,離瀘蓉高速岳池西出口2公里。岳池至成都需3個小時車程,至重慶只需1.5小時車程,景區處於成渝經濟區“兩核”的延伸區域。景區主入口與未來廣岳大道對接,區內交通已達景區核心的湖邊,且環湖公路與景區外環線交通已經打通。
景區建設計畫總投資5個億,其中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約1個億,用於景區項目建設約4個億。規劃占地10000畝,主要以珍稀苗木為依託、多種農林產業相結合,建成集集散、遊覽、觀光、體驗、運動、度假功能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地。景區規劃在服務設施上可滿足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以上的服務需求;景區遊覽內容豐富多彩,為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遊客量身定製;景區在游線設計上分為步行游線、觀光車游線、腳踏車體驗游線三種遊覽方式,方便遊客的不同需要與體驗。
石埡鎮
石埡鎮
石埡鎮
石埡鎮
石埡鎮
石埡鎮

鄉鎮企業

岳池縣一線三園工業布局之一的廣安市陶瓷工業園區就位於石埡鎮,以維康陶瓷、華茂陶瓷、瑜林陶瓷等企業為代表的陶瓷企業紛紛落戶園區,生產的產品暢銷重慶、甘肅、青海、陝西、雲南、貴州等13個省、市。此外,石埡鎮鄉鎮企業還有建築、建材、汽車修配、糧油加工、編織、商貿、運輸、飲食服務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兼產油菜籽、柑橘。養殖業有生豬、家禽、蠶。

城鎮建設

場鎮區域迅速發展,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對場鎮的規劃實施了新的定位,圍繞科學規劃、立足長遠、和諧發展的主題,突出了“人與自然、人與場鎮”的和諧發展,加快和完善了以半邊街、老街為重點的舊城改造,實施了場鎮東擴戰略,2010年,該鎮場鎮面積增至1.85平方公里,場鎮人口增至1.3萬人,該鎮還加大對場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恢復了場鎮路燈照明,完成修建了陶瓷綜合批發市場,啟動了政府辦公樓工程建設,並且狠抓場鎮“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使場鎮的總體綠化率達到了35%,場鎮街道寬闊整潔,使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城鎮品位得到提高,樹立了良好的省級重點城鎮形象,從而塑照了整潔、文明、優美的城鎮風貌。2004年至2010年,短短六年,新建30米,20米,15米寬的主街13條,鎮區面積達1.8平方公里,比試點前擴大了5倍多,開通程控電話3000門,新建3.5萬伏變電站一個,川中天然氣大管網中轉站建成已投入使用,自來水通過改造,日供水能力達3000餘噸。新安路燈89盞,配置果屑箱100餘個,植行道樹4000餘株,建成天然氣中轉站。城鎮功能日漸完善。提高了廣大居民的生活質量。
石埡鎮蘑菇種植業石埡鎮蘑菇種植業

新村建設

該鎮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切實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總體要求,對新農村重點村搞好調查摸底,依據地理優勢、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對農業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民培育等進行科學規劃,以建設市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堅持產業優先,大力培植新型產業,做大傳統產業,做優特色產業。2010年,該鎮新農村重點村人均增收達到1000元。加大業主培植和引進,搞好示範引導,繼續激勵事業幹部和村幹部當業主,帶動民眾發展,促進農民生產觀念轉變,積極引進農業業主,全年引進農業業主10個,通過業主的帶動,促進農業經營模式的轉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依託項目支持,深入發動民眾,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實施道路通暢、清潔能源、安全飲水、節水保水等農業基本設施建設,新修村級公路3.7公里,便民路2公里,新建沼氣池800口,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活環境。著力素質教育,培育新型農民。以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增強培訓的實效性為重點,從農民需要出發,廣泛開展農業、畜牧業專業技術、勞動技能培訓和以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個人道德為重點的文明教育,使更多農民民眾掌握了先進生產實用技術,文明素質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十里養殖長廊”建設,在石坳、玉屏山、梨子園、爛洞壩等4個養殖區,大力實施生豬和小家禽發展,力爭年出欄生豬9萬頭以上、小家禽60萬隻以上;狠抓特色產業培育,重點在周鑼鋪、徐家壩、王家院、呂家橋等村發展稻田蘑菇1000畝,在呂家橋村的鋼架式大棚里發展雞腿菇、猴頭菇、鮑魚菇等室內食用菌50畝,在玉屏山、徐家壩等村發展黃背木耳20萬袋;狠抓水產規模養殖,擴大爛洞壩村南美北對蝦養殖水面,新增鱖魚、武昌魚、石斑魚、黃辣丁等魚類養殖項目,全面打造特色鮮明、效益豐厚的現代農業產業。
2014年,採用獨棟別墅型新村的張口樓新村與採用聯排簡歐風格房屋的梨子園新村,主體及附屬設施的建設已經全部完工,已投入使用。
張口樓新村
廣安岳池縣石埡鎮張口樓農民新村從2013年6月開建,按照“政府配套、部門聯動、農民主體、拆舊建新、統一設計、集中規劃、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設農民新村,統一按120平方米占地面積的戶型設計,經濟、適用、安全、美觀,既有田園農家之風,也有城市別墅之味。同時配套廣場,綠化帶、排水溝、接通天然氣等基礎設施。
玉屏湖新村
玉屏湖新村占地60.68畝,建築面積9100平方米,建設戶數50戶,所有房屋全部採用北新建材新型材料“雙保溫”+“雙隔層”牆體保溫節能技術,可保證室內冬暖夏涼,對人體無害,對環境無污染,通風防潮、隔音隔熱、冬暖夏涼、防火防震,可以抗10級地震、13級大風,不用裝修就可直接入住,使用壽命長達100年,90%的建材可回收利用。新村還建有濕地淨化污水處理系統,實現生態處理、循環利用。
玉屏湖新村充分利用新村離廣安市區和岳池縣城都只有10多公里的區位優勢,依託自然生態景觀,拓展農業產業休閒、觀光、體驗功能,精心打造山水田園景觀旅遊。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反租倒包等方式,引進產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21個,連片發展萬畝紫山藥基地、萬畝血橙基地和萬畝珍稀苗木基地。

財稅管理

積極培育壯大新興財源和後續財源,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著力改變單一財源狀況,夯實財政增收基礎。加大城市配套費、社會撫養費等非稅收入的徵收力度,強化稅收征管,積極組織稅收收入。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社會事業和涉及民眾切身利益事項的投入力度,堅決壓縮人、車、會等一般性支出,規範公務員津補貼,確保將有限財力用在促進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上。建立財政資金使用制度,規範使用秩序。全面加大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管理和監督,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和發揮實效。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推行和完善政府採購等各項財政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積極推進“鎮財縣管”和“村財村用鎮監管”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按照“制止新債、鎖定舊債、逐步還債”的總體要求,積極穩妥化解村村債務,堅決不發生新的債務。
石埡鎮水稻種植業石埡鎮水稻種植業

治安情況

石埡政府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和諧是第一目標”的理念,加強矛盾糾紛聯動調處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把各種矛盾徹底化解在基層。截至2010年,全鎮各村(社區)、駐鎮單位建立了人民調解中心、調解委員會35個,成員179人,建立起了4個示範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了石埡治安聯防中隊5人組成,對石埡場鎮全天巡邏,維護了場鎮治安秩序,對不穩定因素和各村(社區)單位矛盾糾紛每月排查一次,綜治辦匯總到黨委分析、研究和制定措施,建起5個農村警務室。

社會事業

計生、國土工作取得明顯實效;文化、衛生、廣播、教育工作再上台階;武裝、婦女等工作也得到各級的首肯;社會治安秩序明顯好轉;城鄉文明衛生程度明顯提高。該鎮作為全縣創建全國“曲藝之鄉”的重點鎮,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唱響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為主旋律,不推諉卸責,鎮財政撥出專款在全鎮廣泛開展收集、整理、挖潛、拯救民間文化藝術,並組織專人編排了一台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反應新農村建設成果的曲藝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