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為大武口工業園區,2002年成立,規劃面積8.9平方公里。2011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寧夏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先後被評為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點園區”和“金屬新材料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3年實施擴區調位,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2013年底,石嘴山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2013年,高新區實現工貿收入300億元,工業增加值84億元,上繳稅收總額達28億元。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居寧夏各工業園區前3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地址: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
簡介,園區發展,重點發展產業,園區功能定位,發展規模,產業構成,基礎設施,主導產業,

簡介

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前身為寧夏大武口工業園區,成立於2002年。2005年經自治區政府批准,與寧夏新材料工業科技園整合為寧夏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武口新材料工業科技園,2006年被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國土資源部等相關部委正式認定,2011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寧夏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石嘴山高新區規劃面積8.9平方公里,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配套齊全的發展載體和優質高效的管理服務,高新區快速發展,先後被評為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點園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寧夏各開發區前列。

園區發展

寧夏石嘴山經濟開發區成立於2002年,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審核公告,屬於省級經濟開發區。2009年,開發區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金屬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和自治區唯一的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點園區,被自治區確定為“全區十大特色園區”之一。2011年自治區政府命名為寧夏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13年國務院批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2013年入園企業80家,規模以上企業30家;201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5.02億元,實現稅金6.67億元。全市重點骨幹企業22戶,5戶企業入選寧夏百強企業,4戶企業入選全市30強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2個,博士後工作站2個,院士工作站1個,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7個,東方鉭業1家上市公司。經過10年的開發建設,開發區投入3億多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已在東部片區和西部片區建成道路16條,總計55公里。已建成110KV變電站3座、220KV變電站1座,建設了向陽路、自強路、欣盛路、規劃三路、規劃二路、大汝路、規劃A路、賀工路、團結路等路段10KV供電公網。已建設集供水、中水、污水處理為一體的第三水廠,日供水及污水處理能力達到4萬噸(一期2萬噸),中水2萬噸(一期1萬噸),供排水管網基本覆蓋了東部片區。天燃氣管道輻射了欣盛路、向陽路和賀工路部分路段。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為開發區建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重點發展產業

煤機製造及配套、新材料(稀有金屬新材料、碳基材料)、汽車裝配及零部件、新能源設備製造、軟體設計和信息化等產業。

園區功能定位

把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先行區,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礦山機械製造基地,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工業“兩化”融合示範基地,寧夏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發展規模

12年來,高新區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以占全市22%的全社會綜合能耗總量和18%的規上工業能耗總量創造了占全市43%的GDP和42%的工業增加值,成為石嘴山市科學發展的示範引領區和創新動力源。一批知名企業落戶,一批具有一流技術水平的轉型項目先後上馬,一些填補國內空白的項目陸續投入運營。12年來,園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8%,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顯示出高新區的強勁發展勢頭。高新區集聚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國內外500強企業的重大項目,現有企業20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5家。12年來,高新區堅持以政府搭建平台,企業為創新主體,建設科技孵化器,不斷強化企業創新能力。園區內鉭絲、鉭粉產量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採煤刮板輸送機等主導產品占國內市場的32%,礦用隔爆電機占國內市場的39%,產品研發居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16家,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中國專利獎67項,科技成果轉化率超過70%。

產業構成

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大武口區城市區西南側,緊鄰市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由東、西、北三個區域組成,其中:東區24.79平方公里和北區1平方公里為新材料、太陽能光伏和汽車製造產業發展區;西區39.21平方公里為機械製造產業區。截至目前,入園企業20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5家,外商獨資企業2家);有上市公司3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201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5億元,同比增長2.87%;實現銷售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9.75%;實現工業增加值49.15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稅收8.67億元,同比增長15%。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日臻完善,累計投入12億元,實施了一批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工程。園區道路、供水、供電、通訊、天然氣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成了110KV變電站4座、220KV變電站1座;日供排水能力4萬立方米、污水處理能力1萬立方米、中水供應能力2萬立方米,天然氣日供應能力41萬立方米。鐵路貨運站台直接包蘭鐵路,年吞吐量30萬噸,園區對項目的吸引力、承載力不斷增強。

主導產業

機械裝備製造和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優勢特色明顯。機械裝備製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現已發展至11家,形成了以天地奔牛集團公司、天地西北煤礦機械製造公司、西北駿馬電機製造公司等大中型骨幹企業及非標準件鑄造、加工的一批小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集群,具備了各類鑄造、鍛造、熱處理、表面處理等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有重型、超重型綜采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等礦用設備,帶式輸送機、掘進機、綜采支架等煤礦專用設備,礦用隔爆電機等工礦設備配套產品等。其中,天地奔牛集團公司生產的採煤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等主導產品占國內市場的32%;天地西北煤機公司生產帶式輸送機、掘進機等主導產品占國內市場的35%;西北駿馬公司生產煤礦用防爆電機占國內市場的39%。
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已發展至5家,形成了以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產業集群,具備了以鉭、鈮、鈹、為主導產品,包括鈹銅材料、鈦合金、電子漿料、高性能球形氫氧化鎳、碳化矽微粉、氟化鋁、IPO燒結靶材、金屬鎂及鎂合金、特殊合金在內的多品種、多規格的生產能力,其中鉭絲、鉭粉生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量占世界市場量的60%和30%,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產品廣泛套用於電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
太陽能光伏和汽車製造兩大新興產業蓬勃興起。成功引進太陽能光伏產業項目4個,已形成光伏設備研發生產—單晶矽拉棒及切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產業鏈條。其中,寧夏日晶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為寧夏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設備生產企業。引進汽車產業項目3個,主要從事重型汽車、工程機械車輛及零配件等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