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博物館

石刻博物館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位於河北邯鄲大名縣,占地15畝,AA級景點。現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國最大的古碑“五禮記碑”,大名石刻藝術源遠流長。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展覽以邯鄲石刻文化遺存為主題,以實物、圖片、圖表、拓片、文字、影像等為載體,以歷史發展脈絡為線索,系統反映了邯鄲地區自北朝至宋代石刻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刻博物館
  • 類別:藝術類、歷史類
  • 地點:河北邯鄲大名縣
  • 館藏精品:唐至民國各時期碑刻25件
  • 主題:邯鄲石刻文化遺存
  • 載體:圖片、圖表、拓片
  • 線索:歷史發展脈絡
建築布局,發展歷史,

建築布局

展覽共分4部分:北朝造像、隋唐造像、五代及宋造像、北朝刻經拓片。其中以鄴城的漢白玉造像、常樂寺的紅砂石造像最為精美。
博物館北廊主要陳列自唐至民國各時期碑刻25件,東廊北端為碑刻11件,墓誌38方,西廊為大名籍現代書法家書寫大名典故、史料及說明碑60餘件。館內中心樹立“五禮記碑”,地面散放碑刻、石雕等20餘件,極具觀賞價值。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大名縣石刻博物館

發展歷史

邯鄲石刻藝術源遠流長,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創造了石磨盤、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藝術形態。邯鄲境內至今還保留著彌足珍貴的漢代“群臣上醻”和“趙國易陽南界”刻石。北朝時期鄴城一度成為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響堂石窟和眾多的單體石造像,創造了佛教造像藝術的“北齊樣式”,對隋唐以後造像藝術影響深遠。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為隸屬於縣文保所的一個集石刻保護、旅遊、觀光的一個開放場所,與縣文保所為一套人馬,原定名為“大名縣碑廊”,1984年始定址在縣招待所院內東南角,占地面積5493平方米,1985年以來,陸續運進碑刻11件。後考慮“王禮記碑”搬遷困難和館址較小,遷址於縣城東7華里孔莊村北現址,占地面積約9800平方米,石刻館1986年5月奠基,1987年元月將全國最大古碑“五禮記碑”殘塊由大街鄉雙台村遷入1987年8月,將原址11件碑刻遷入。1988年11月至1989年5月將“五禮記碑”修復樹立。1989年改名為“大名縣石刻博物館”。1996年9月在全縣徵集碑刻40餘件,建主北廊二十五間。1997年至2004年陸續徵集碑刻90餘件。2002年“石刻博物館”列入“縣城建十大工程”之一,投資二百餘萬元,進行了圍牆翻修、大門修建、辦公室、展室及庫房共十間、東廊三十間、西廊二十九間及角亭、人工湖的工程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