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別拉,又稱石海哨,是紫禁城內一種特殊的警報裝置,它能夠迅速把危險信息傳遞到故宮各處。石別拉是利用故宮常見的欄板的望柱頭改造而成的。望柱也稱欄桿柱,是中國古代建築和橋樑欄板和欄板之間的短柱。普通的蓮瓣望柱頭,本質上就是一塊瓷實的石頭,不過要加工成用於警報的石別拉時,就要把蓮瓣望柱頭裡面給挖空了,就如同一個空心葫蘆。
紫禁城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從建築學角度看,紫禁城裡的石別拉也有一定的特色。它巧妙地利用了紫禁城各個庭院內的欄板望柱頭作為警報裝置,兼有欣賞和實用的雙重功能。一方面,這些望柱頭形狀和紋飾未受到改變,在紫禁城內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對部分望柱頭開孔,使之成為警報器,這些望柱頭又起到實用性功能。它的套用,可以說是紫禁城建築藝術與建築智慧結合的一個典範。遺憾的是,儘管現在人們能夠通過文獻的考證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但現在已沒人能夠把它吹響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別拉
- 別名:石海哨
- 所在位置:紫禁城
背景介紹,史料記載,
背景介紹
石別拉,材料比較簡單,實際是利用了故宮大量使用的欄板的望柱頭改造而成的,而且它只使用一種蓮瓣形狀的望柱頭。望柱也稱欄桿柱,是中國古代建築和橋樑欄板和欄板之間的短柱,其材料可為木造和石催備墊影造。紫禁城的望柱一般為漢白玉石材製作。望柱分柱身和柱頭兩部分,有的望柱頭是蓮花瓣形狀,上面有二十四道紋路,象徵二十四節氣,因應榜婆此又成為“二十四氣望柱頭”
普通的蓮瓣望柱頭,本質上就是一塊瓷實的石頭,但是拿去加工成用於警報的石別拉的時候,就把蓮瓣望柱頭裡面給挖空了,就像一個空心葫蘆。那么,這種石頭的空心“葫蘆”,怎么就能成為報警器了呢?當時的人喇套仔趨們,一旦發現故宮內有侵入者,就會使用一個3寸(約10厘米)長的牛角狀喇叭,插入石別拉的洞內,使勁吹喇叭,喇叭發出的聲音,會通過石別拉的放大,飛快傳遍四周。
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同時跟故宮室外一般陳設非常接近的石頭產品,構成了故宮紫禁城內的警報網路。
紫禁城的石別拉,巧妙地利用了紫禁城各個庭院內的欄板望柱頭作為警報裝置,兼有欣賞和實用的雙重功能。一方面,這些望柱頭形狀和紋飾未受到改變,在紫禁城內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對部分二十四氣形式的望柱頭開孔,使之成為警報器,這些望柱頭又起到實用性功能。石別拉在紫禁城的套用,可以說是紫禁城建築藝術與建築技藝結合的一個典範。
史料記載
據史料記載,順治帝就命侍衛府在外朝、內廷各門安了不少“石別拉”,分內外前三圍再市。需要報警時,將插入石孔內,三圍的石別拉就先後被吹響。每當遇到外敵入侵、戰事警報或是火災酷去盛時,守兵便用三寸長的小銅角(一種牛角狀的喇叭)插入石別拉上的小孔,使勁吹響,銅角發出的聲音會通過石別拉放大,發出“嗚、嗚”的類似螺聲的警報聲,渾厚嘹亮的聲音就會傳遍整個紫禁城。
於是,這樣一些並不起眼的、跟故宮室外的普通陳設很接近的石頭,就構成了故宮紫禁城的警報網路。
清嘉慶時期,發生天理教入侵紫禁城事件時,石別拉就派上過用場。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正當嘉慶皇帝顒琰在熱河秋獮之際,天理教安排兩路教徒分別從東華門、西華贈舟愉門攻打紫禁城。此時,守衛在協和門區域的士兵即吹響石別拉,紫禁城立刻啟動報警。此後,宮裡的火器營兵近千人趕來,與教徒們展開了激戰,並府櫃戀成功把天理教人馬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