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刁柏褐斑病

石刁柏褐斑病

石刁柏褐斑病是由天門冬尾孢黴菌引起的、發生在石刁柏的病害。主要為害莖稈、側枝及擬葉柄。莖稈發病,初現褐色小點,後逐漸擴大為卵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發病重的引致擬葉早落或莖桿枯黃;葉柄和側枝發病,病斑較小,紅褐色。

石刁柏褐斑病是蘆筍的主要病害,分布廣泛,在中國蘆筍主要產區都有發,一般病株率15-40%,嚴重時在80%以上。該病對蘆筍生產影響較大。

石刁柏褐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為選用抗耐病品種;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上栽培石刁柏,並加強栽培管理;收穫後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及殘體,減少菌源。發病初期還可以進行噴藥防治,根據病情7-10天防治1次,共防治2-5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刁柏褐斑病
  • 外文名:Asparagus Cercospora blight
  • 別名:蘆筍褐斑病
  • 病原:天門冬尾孢黴菌
  • 為害作物:石刁柏
  • 為害部位:莖稈、側枝、擬葉柄
病原特徵,危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病害區別,

病原特徵

石刁柏褐斑病病原為天門冬尾孢黴菌(學名:Cercospora asparagi Sace.),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單生或束生,不分枝,曲膝狀,具1-6隔;分生孢子形成初期無隔膜,或具1個隔膜,成熟後分隔多達6-11個,分生孢子大小(57-200)微米×(3.5-4.0)微米。病菌發育溫度25-28℃,5℃以下或37℃以上病菌停止生長,29℃適於分生孢子形成,長期陰濕環境和感病品種是誘發病害的主要條件。

危害症狀

石刁柏褐斑病主要為害石刁柏的莖稈、側枝及擬葉柄,主要發生在石刁柏的育苗期和定植大田不久的幼齡植株上。發病初期病症多在基部莖枝和根莖處,以後逐漸侵染到莖和枝條的末梢及擬葉。莖稈發病,初在病部出現褐色小點,後逐漸擴大為卵圓形斑,大小(1-2)毫米×(2-6)毫米。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紫紅色。空氣潮濕時,病斑中央生1層稀疏的淡灰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嚴重時,常引起植株黃死亡。葉柄和側枝發病,病斑較小,紅褐色。

侵染循環

天門冬尾孢黴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病殘體上的病菌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形成侵染。

流行規律

在高溫、高濕時,病原分生孢子繁殖迅速,石刁柏褐斑病最易發生。在27-32℃時傳染最重。在中國北方地區,未采筍田,春季由於溫度低,雨水少,該病發生很輕,進入梅雨季節,溫度高,濕度大,病害發生嚴重。采筍田一般在停采後一個月左右即開始發病。

防治方法

  1. 選用抗耐病品種,如澤西巨人、Asp8278和Asp8284品系等。
  2. 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上栽培石刁柏,在高溫多雨季節,要注意及時排水並採取疏枝打杈、去除雜草等措施,以防止田間鬱閉,改善通風、透光狀況,從而降低大田濕度,減輕石刁柏褐斑病的發生。
  3. 收穫後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及殘體,予以燒毀。莖稈齊地表割除,並及時翻耙土壤,減少菌源。
  4. 發病初期開始噴藥。可選用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50%琥膠銅酸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多硫膠懸劑500倍液,或50%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根據病情7-10天防治1次,共防治2-5次,施藥液70-100升/畝。

病害區別

石刁柏褐斑病病斑中央可產生淡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以此可以區別開石刁柏褐斑病和石刁柏莖枯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