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村塔院碑

石佛村塔院碑

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石佛村一戶村民家院內,發現一清代石碑。這通石碑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四月,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因一直存放於村民院內,很少有人注意,故歷次文物普查中均未登記。石碑被發現時碑陰朝上,碑陽朝下,碑陰字已模糊不清。該碑首身一體,青石質,方首抹角,碑首殘高38 厘米,寬60.5 厘米,厚15 厘米;碑額題字框長20 厘米,寬13 厘米;碑身高89 厘米,寬58 厘米,厚13 厘米;石碑通高127 厘米。碑陽額雕如意雲紋,額題流芳百世四個楷體大字,字長、寬均6 厘米。碑陽字保存完好,字長、寬均3.5 厘米,豎刻楷體字,共10 行,滿行16 字。碑文記述此山場是戒台寺常住地,為埋葬京師東四牌樓西雙輦胡同五聖庵的尼姑特在此地修建塔院一座,後由五聖庵敏學大師捐資二百兩,於京南新城置地一頃有餘,每年得租五十吊用作戒台寺香火錢,寺內每年負責修葺該塔院牆垣及樹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佛村塔院碑
  • 所屬年代:清
  • 出土地點: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石佛村
現將石佛村塔院碑碑文整理如下,原碑文為豎刻,現改為橫行排列,原碑文中的繁體字改為簡體字,其餘內容按原碑格式整理,其中“」”符號表示換行。
夫此塔院者系是京都東四牌樓西雙」
輦胡同五聖庵建立此山場是戒台常」
住地故此本庵敏學大師捐資貳佰兩」
正於京南新城地方置地一頃有餘交」
與常住每年得租京錢五十吊永作」
佛前香供寺內每年給修塔院牆垣樹木」
塔前紙供日久恐其忘卻故此刻石記」
之」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 吉旦」
戒台匯仝立」
碑文中所稱“塔院”位於石碑發現地的西面山坡上,據當地人稱,該塔院原建有尼姑塔,並栽種松樹多棵,另據《門頭溝村落文化志》載:“永慶庵附近原有三座姑子塔,今已無存。”如今塔早已遺蹟全無,唯有塔院遺址上的幾棵古松樹鬱鬱蔥蔥。
此外,在離該碑不遠處的西面山坡上還發現一塔院界樁。界樁與清代石碑均是山上塔院內遺物。界樁平躺地上,青石質,高184 厘米,寬16 厘米,為正方形柱狀體,上刻“塔院地界”四字,字長9 厘米,寬8 厘米;柱頂為寶珠狀,高16 厘米,寬15 厘米。該界樁的發現對於確定其塔院四至具有重要價值。
發現的石碑與界樁地處石佛村,村西與戒台寺相連,因此與戒台寺聯繫緊密,因村內的石佛山上保存了大量的摩崖造像,村落因此而得名,古時由京城去往戒台寺、潭柘寺的古香道穿村而過,保存至今。
京西名寺戒台寺坐落於門頭溝馬鞍山北坡,以古洞之多、戒壇之大、古松之奇而聞名天下。寺內及寺周圍保存了大量與戒台寺有關的碑刻,從刊刻於遼代的《故崇祿大夫守司空傳菩薩戒壇主法均大師遺行碑》到刻於民國時期的《大總統徐世昌戒壇寺碑》,這些豐富的碑刻資料,對研究戒台寺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價值。石佛村塔院碑與塔院界樁的發現有助於了解清代初期各地信眾對戒台寺的捐修情況,同時為研究清代佛教葬俗,戒台寺與京師各大寺廟的關係提供了實物資料。希望當地政府及文物部門加強協調,將這些珍貴的石刻文物妥善保存,避免丟失,並應深入地挖掘研究其潛在價值,為京西門頭溝的文化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