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出自漢高祖劉邦的作品《鴻鵠歌》,其古詩全文如下: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矰繳
- 外文名:zeng pay
- 拼音:zeng zhuo
- 出自:鴻鵠歌
矰繳 zēng zhuó
矰(zēng)
◎ 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因拴著絲繩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矢、茀矢,用諸弋射。”
◎ 後來泛指短箭:“帝俊賜羿彤弓素~,以扶下國。”
(1) (形聲。從矢,曾聲。矢指箭。本義:古代射鳥用的拴著絲繩的箭)
(2) 同本義 [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矰,射矢也。——《說文》
矰,箭也。——《廣雅》
矰矢矰矢用諸矰射。——《周禮·司弓矢》
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史記》
(3) 又如:矰矢(箭名。古代八矢之一,用以射飛鳥);矰矰(用絲繩系住石制箭頭的射鳥工具)
(4) 短箭 [short arrow]
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國語》
第八十二回:“左軍面左,亦百二十行。皆赤輿,赤旗,丹甲,朱羽之矰,一望若火,太宰嚭主之。”——《東周列國志》
(5) 又如:矰弋(矰矰,矰繳。系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比喻暗害人的手段。)
(康熙字典)【午集中】【矢字部】矰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2
《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𠀤音增。《說文》隿䠶矢也。《玉篇》結繳於矢也。《周禮·夏官》矰矢用諸弋射。《注》矰,高也,可以弋飛鳥。《史記·老子傳》飛者可以為矰。《班固·西都賦》矰繳相纏。《吳越春秋》吳師中軍素羽之矰,左軍朱羽之矰,右軍烏羽之矰。《注》矰,短矢。韋昭曰:矢名。
又《韻會》通作繒。《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鳧鴈。《注》箭有綸曰繒繳,卽綸也。 《集韻》或作𢎒。
又《韻會》通作繒。《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鳧鴈。《注》箭有綸曰繒繳,卽綸也。 《集韻》或作𢎒。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五】【矢部】矰
隿䠶矢也。從矢曾聲。作滕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隿射矢也。周禮司弓矢雲。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注云。結繳於矢謂之矰。矰,高也。茀矢象焉。茀之言刜也。二者皆可以弋飛鳥刜羅之也。前於重又微輕,行不低也。詩云。弋鳧與鴈。從矢。曾聲。作滕切。六部
繳(zhuó)
【釋義】①古代指帶有絲繩的箭。
繳jiǎo
【釋義】①交納;交付(多指履行義務或被迫):上繳|繳納|繳稅。②迫使交出(多指武器):繳械|繳獲|收繳。③繳獲(多指武器):從戰敗的敵人或罪犯那裡取得武器、兇器。④繳納:繳納學費。⑤交待。〖例句〗陳自公子躍即位,與蔡甚睦,數年無事。這段話繳過不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例句〗公安幹警從罪犯身上繳獲了手槍、刀等作案兇器。
繳〈動〉
(形聲。字從糸,從敫,敫亦聲。“敫”意為“從一點擴散到廣闊空間”。“糸”與“敫”聯合起來表示“從一個地點向全空域發射帶絲繩的箭”。本義:從一個地點向全空域發射帶絲繩的箭。轉義:多箇中箭落鳥的地點的人循絲繩往回交納中箭之鳥。交回。收回。特指:(讀音為zhuó)系在箭上的絲繩。說明:“繳獲”指把散布在整個戰場上的戰利品集中到一個地點。“收繳”指把從一個地點發出去的物品從各地統一回收,送回原地點。例如衛生部把調查問卷從北京發往全國各地的衛生廳局,各地衛生廳局填寫完畢後,又把問卷寄回在北京的國家衛生部。)
①系在箭上的絲繩,射鳥用。②繳繞:纏繞,糾纏不清。
又如:繳臁(綁腳布);繳壁(牆幃);繳繞(紛亂,糾纏);繳消(公事辦理完畢後消清手續);繳纏(糾纏;纏繞)
交納
扭動;攪動
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
繳jiǎo
⒈交出,交納:~卷。~稅。
⒉收取,強迫交出:收~。~械。~獲歸公。
繳zhuó
1.組詞:弓繳
2.拴在箭上的生絲繩,用於射鳥。
繳〈姓氏〉
jiǎo 姓氏
2.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記載:繳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0.00027%。據此計算,繳氏家族當時的人口總數為三千五百餘人。如今,全國繳氏家族人口總數達三萬五千餘人
繳出現於《孟子·告子》
先本文於人教版2004年核審 6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一篇
《孤雁》詩:“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矰繳1.亦作"矰?"。 2.系有絲繩﹑弋射飛鳥的短箭。 3.比喻暗害人的手段。
矰繳之說:指縱橫家用來獵取功名富貴的虛言浮詞,取典於《戰國策·莊辛說楚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