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濱菊

矮濱菊

矮濱菊(學名:Leucanthemum vulgare cv "Short"):原產歐洲。多年生草本,株高25-60厘米。基生葉倒披針形,具長柄。莖生葉少,無柄,披針形,短於基生葉,葉緣具粗齒。頭狀花序頂生,舌狀花白色,單花徑6-10厘米,花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

性喜強光,稍耐半陰,耐寒,適宜肥沃及沙質壤土。園林綠化套用:北京地區必須做秋播或育苗形成較大的營養體,第二年才能開花,春播當年不開花。栽植密度30×30厘米為宜。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適播時間,播種條件,播種方法,栽培管理,主要用途,

形態特徵

矮濱菊是中國國內栽培品種,系多年生草本,株高25-60厘米。基生葉倒披針形,具長柄。莖生葉少,無柄,披針形,短於基生葉,葉緣具粗齒。頭狀花序頂生,舌狀花白色,單花徑6-10厘米,花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
原種(濱菊):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莖直立,通常不分枝,被絨毛或捲毛至無毛。基生葉花期生存,長橢圓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卵形,長3-8厘米,寬1.5-2.5厘米,基部楔形,漸狹成長柄,柄長於葉片自身,邊緣圓或鈍鋸齒。中下部莖葉長橢圓形或線狀長橢圓形,向基部收窄,耳狀或近耳狀擴大半抱莖,中部以下或近基部有時羽狀淺裂。上部葉漸小,有時羽狀全裂。全部葉兩面無毛,腺點不明顯。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有長花梗,或莖生2-5 個頭狀花序,排成疏鬆傘房狀。總苞徑10-20毫米。全部苞片無毛,邊緣白色或褐色膜質。舌片長10-25毫米。瘦果長2-3毫米,無冠毛或舌狀花瘦果有長達0.4毫米的側緣冠齒。花果期5-10月。

生長習性

矮濱菊性喜向陽、耐陰、抗旱、抗寒、耐瘠薄、喜光、耐寒、稍耐半陰、易管理,適宜肥沃及沙質壤土。直播在培養土,覆土約0.4cm,約5-8天出苗。較耐寒,喜陽光不耐酷熱和陰濕,栽培要求疏鬆、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花期6-8月;適生溫度:15至30℃。不擇土壤,園田土、沙壤土、微鹼或微酸性土均能生長。

地理分布

品種來源系園林栽培種,宿根花卉,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

繁殖方法

多用分株、播種和扦插繁殖,以分株和扦插繁殖為主。
  1. 播種繁殖:大濱菊為菊屬花卉,大多可結種。但由於其為多種源韻雜交種,多代有性繁殖以後容易發生變異,因此為保持其優良性狀,多代繁殖多以無性繁殖為主。播種繁殖多在春季進行,約7-10天發芽,發芽整齊。
  2. 分株繁殖:分株春、秋季皆可。分株繁殖比較容易,且分株成活率高,開花快。時間多選在春季,萌芽較大時進行,容易掌握芽眼多少及分株大小。
  3. 扦插繁殖:以軟枝扦插較易成活,多在春季進行。插穗選擇母株基部萌芽,待芽長至5~8cm時從芽基部剪取,插於素沙做成的插床上,保持溫度並適當遮蔭,2周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後的植株可直接定植。

栽培技術

適播時間

  1. 一年生花卉耐寒力弱,遇霜即枯死,因此通常在春季晚霜過後播種,南方約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中部地區約3月中旬至下旬;北方月在4月上、中旬。為了促使種實提早開花或者花較多,旺旺在溫室、溫床或冷凍床種提早播種育苗。
  2. 露底二年生花卉或宿根花卉因耐寒力較強,種子宜在較低溫度下發芽,溫度太高,反而不易發芽,春播、夏播或秋播均可,尤其秋播為佳,播種適期也依南北地區的不同而異,南方較遲約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北方約在8月底至9月初。一些要求低溫與濕潤條件完成休眠的種子,要求在嚴冬到來之前,土壤未凍時進行播種。
  3. 溫室花卉播種通常在溫室中進行,這樣受季節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小,因此播種期沒有嚴格的季節性限制,常隨著所需花期而定。

播種條件

  1. 介質:良好的播種戒指是播種育苗成功的關鍵,且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一般播種介質要求疏鬆透氣、保水性好、PH值適中、養分含量少、顆粒大小適中,無病害的輕質土壤或者其它材料,介質首先要求有一定的保水性,種子發芽前一階段是種子的吸水過程,若土壤的保水性不好,不能連續供應種子吸收的水分,則種子成活力下降,造成不能發芽或者發芽不齊,介質疏鬆透氣也是很重要的,因種子發芽過程也需一定的氧氣,若氧氣不夠,土壤過濕,易引起種子腐爛。
  2. 溫度:溫度是影響種子發芽的重要因素,播種後應充分保證發芽所需的溫度,當然對一些種子春化類型或需低溫打破休眠的種子,應保證其適當的低溫,在重視發芽需一定適溫的同事,還要注意日夜溫差對種子發芽的影響,一般種類在4-6。C的溫差較為適宜,另外在重視氣溫的同時不可忽視介質的溫度,介質溫度的高低與發芽的整齊度及出芽後胚根的生長有很大的關係。介質溫度高時,種子發芽較為整齊,且發芽後根系生長較好,當然不是介質溫度越高越好。一般要求介質溫度略高於氣溫2-4。C為宜,若過高則影響根的呼吸作用,甚至引起灼傷霉爛。冬季介質溫度一般較高,只需適當降低氣溫即可達到介質溫度高於氣溫的目的。總之,種子發芽的溫度對種子的發芽好壞很重要,在生產單種應予以充分重視。
  3. 水分:沒有適當的水分,種子發芽會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播種前應先充分了解種子發芽對濕度的要求,病在日常管理中給予適當的水分,不僅要保證介質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要保持介質水分的連續供應,一旦種子吸收即不可再失水,否則會影響芽率。另一方面,保持空氣濕度,例如美女櫻,當介質含水量高時,種子易腐爛而喪失發芽能力,而介質較乾,單空氣濕度較大時,發芽率卻較高。一般介質濕度持續保持在30-50%,空氣濕度持續保持在80-90%時,發芽率可達80%以上,同時空氣濕度大時可避免介質鹽基化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養分含量高的介質,更應重視空氣濕度,否則易在介質表面形成鹽基化現象。種子發芽後,空氣濕度和介質濕度都應適當降低,空氣濕度降低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降低介質濕度,不僅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而且有利於根系的伸展,當要控水時,應根據苗的生長特性而定。
  4. 光照:種子依據其發芽對光照的敏感性可為好光性種子、厭光性種子、中光性種子。好光性種子指發芽需一定的光照,而厭光性種子則是光照的存在會抑制發芽。但這不是絕對的,一般好光性種子只需10勒斯光也可發芽,因此在播種育苗過程中,無需過多地注重種子是否好光或者厭光,只有仙客來的種子絕對厭光,就算是1勒斯的光存在,也會抑制種子的發芽。一般來說,好光性種子應深覆蓋,但須依據種子的大小而定。對中大粒的好光性種子應適當覆蓋,以避免發芽後根下扎困難,甚至出現胚根倒長的現象。好光性種子也可淺覆蓋(中、大粒種子);厭光性種子原則上是覆蓋。當有70%的種子發芽時,則應針對品種的不同特性,控制其濕度及光照。種子發芽後應逐步接受日照(喜陰作物除外),待其充分發芽後再全光照。光照的長短也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影響。種子發芽後一般應給予一定的晝夜日照會促使其早開花。

播種方法

常採用的方法有:點播、條播、撒播三種。點播適合大粒種子,條播時注意不要播的太密,否則幼苗擁擠而造成高腳苗;撒播法適合於細粒種子,如極細小的種子,可混入乾潔的泥沙,以便均勻撒播種子,覆土深度取決於種子的大小,通常大粒種子覆土深度為種子厚度的三倍左右;小粒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度,最好用0.3cm孔徑的篩過。覆土完畢後,在創面均勻地覆蓋一層稻草,然後用細孔噴壺充分噴水,乾旱季節,可在播種前充分灌水,待水分滲入土中再播種覆土,這樣可以較長時間保持濕潤狀態。雨季應有防雨設施,種子發芽出土時,應除去覆蓋物,以防幼苗徒長。

栽培管理

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性較強,在中國長江流域冬季基生葉仍常綠,耐半陰,栽培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pH值可調整在6.5至7.0之間。適應性較強。幼苗期氣溫不宜過高,否則易發生徒長現象,應及時間苗。露地栽培,應選擇在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前要深翻土壤並施以腐熟的廄肥和充足的鉀肥。特別在分株後和對新栽植的幼苗,要加強水肥管理以使其儘量擴大株型。生長期每月施氮、磷、鉀均衡的稀薄液肥一次,嚴格控制氮水用量,否則會推遲花期,可考慮在稀薄的餅肥水中加入0.2%的磷酸二氫鉀。控制用量,過量則會推遲花期。對於開花較早而又開花較小的植株,為使其多發枝,多開花可進行基部采枝,以達到擴株增櫱目的。寒冷地區越冬植株最好稍加覆蓋以利春早萌芽,早扦插。
常有葉斑病和莖腐病危害,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蟲害有盲蝽和潛葉蠅危害,用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殺。
秋季或早春播種育苗,15~18℃條件下約7天發芽。老株需隔年秋季分栽。花後及時剪除殘花

主要用途

矮濱菊適於作花壇、花徑材料;大片自然叢植觀賞。規綠化、花境、盆栽、切花、花壇、花帶、地被;藥用、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