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敗,不育系水稻,廣德縣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矮敗
- 類型:不育系
- 選育單位:廣德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 屬:稻屬
矮敗,不育系水稻,廣德縣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
矮敗,不育系水稻,廣德縣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從江西省引進一種矮稈野生稻...1979年秋於福建廈門從中發現一株雄性不育株,簡稱“矮敗”(吳讓祥, 1986)1...
矮敗小麥是中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寶貴遺傳資源,具有極高的技術含量。首先,矮敗小麥含有農作物中雄 性敗育最徹底,不育性最穩定的太谷核不育基因。第二,矮敗小麥含有小麥中降稈作用最強,來自於矮變一號的顯性矮稈基因。第三,太谷...
輪選69是新鄉市中農矮敗小麥育種技術創新中心持有的一個半冬性品種。特徵特性 半冬性品種,全生育期218.2~229.6天,平均熟期比對照品種周麥18早熟0.6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苗勢壯,分櫱力較強。春季起身拔節較早,兩極分化...
輪選22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矮敗小麥(‘Ms2豐抗13號’/‘矮變一號’/‘北京837’)先後與‘菸農144’、‘揚87-158’、‘鄭麥9023’等父本回交材料組成輪迴選擇群體,從中選擇符合育種目標的優良可育穗經過連續幾年選育而...
協優1429是江西省宜春市農科所選育的雜交晚秈新組合,1999年和2001年分別通過江西省和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並列為江西省重點示範推廣組合。組合來源:協優1429是矮敗型不育系協青早A與自選的恢復系C1429組配而成的三系雜晚稻組合。...
品種來源:矮敗小麥輪迴選擇群體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冬性中熟品種,平均生育期251天,比對照中麥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葉色綠色,分櫱力較強。成株株型半緊湊,株高83.7厘米。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硬質,籽粒飽滿。畝...
品種來源:以(矮敗小麥/原農74//矮敗小麥/張春11號)F1為母本,(矮敗小麥/奧里森科14//矮敗小麥/武春1號)F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F2-2008-12。特徵特性:春性,幼苗直立,葉片深綠、下披。株高78-87厘米,株型緊湊。穗...
金禾輪選988是一款小麥品種,通過矮敗小麥群體輪迴選擇而育成。品種名稱 金禾輪選988 審定編號 國審麥2004016 選育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新鄉市中農矮敗小麥育種技術創新中心。品種來源 通過矮敗小麥群體輪迴選擇而育成。生產...
隴春41號是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將隴春23號、隴春19號、隴輻2號、銀春8號加入春性矮敗輪選群體,後經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隴春41號屬春性,中熟,幼苗直立,株型緊湊型,熟相好,穗型近長...
淮麥25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麥、矮敗小麥為工具,採用輪迴選擇法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淮麥25屬半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葉小窄直,分櫱力強,成穗率中等。株高87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旗...
④矮敗型(DA):以矮稈雄性敗育野生稻作母本與栽培稻品種雜交育成, 如協青早A。⑤紅蓮型(HI):以紅芒野生稻與秈稻品種蓮塘早雜交和成對回交選育而成, 以後用其他秈稻品種與其雜交和回交, 育成不同類型的紅蓮型不育系,如粵泰A等。
中育9302是中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3年用抗病性好、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周麥16/04中36)組合F₁代的花粉導入到改良的矮敗小麥群體中,選擇可育單株,運用改良系譜法,經過6年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中育9302幼苗半直立,葉色濃...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新鄉市矮敗小麥育種技術創新中心以京411、北京837、品冬34、BT881等小麥品種為遺傳背景的矮敗小麥為基礎,後又陸續加入輪選987等新品種(系),進行輪迴選擇,於2004年選育而成。栽培技術要點 施足底肥,...
2002年以(Ta182C6BC2/14IWs007//鄭麥9023)矮敗核不育雜交組合為母本基礎材料,分別以豫麥70、豫麥2號、陝82-29(引自陝西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鄭州8915、溫麥6號、魯麥14、M176(引自墨西哥)、0102505(引自墨西哥)、...
22.“矮敗小麥創製與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套用”,2009年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特等獎,參加人 23.“冬小麥新品系90平7選育”,1994通過市科技局鑑定驗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第一主持人 24.“冬小麥新品系隴麥977選育”,...
主持的“小麥抗耐赤霉病新品種選育的研究”獲1998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矮敗小麥套用的研究”獲2009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小麥赤霉病智慧型化監測與安全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套用”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矮敗小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