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山姜

矮山姜

矮山姜(學名:Alpinia psilogyna D. Fang)是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24厘米,葉片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革質,頂端急尖,基部楔形,不對稱,葉柄被短柔毛;葉舌具緣毛。穗狀花序直立,花序軸密被短柔毛;總苞片長圓形至線狀披針形,苞片長圓狀橢圓形,舟狀,淡綠色,花萼白色,被微柔毛;花冠管與花萼近等長,白色,裂片淡黃色,唇瓣淡黃色,具紅色條紋,藥隔微凹,蒴果橢圓形至卵球形,5月開花;10-11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西;生於林中。民間用果實驅風,並治產後虛弱。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矮山姜
  • 學名:Alpinia psilogyna D. Fa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芭蕉目 Scitamineae
  • :姜科 Zingiberaceae
  • 亞科:姜亞科 Zingiberoideae
  • :姜族 ZINGIBEREAE
  • :山姜屬 Alpinia
  • 亞屬:山姜亞屬 Subgen. Alpinia
  • :矮山姜
  • 分布區域:中國廣西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莖高13-24厘米,直徑4-9毫米。
葉1-4片,通常3片;葉片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4-40厘米,寬3-7厘米,革質,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通常不對稱,除兩端和中脈兩面及邊緣被短毛外,其餘近無毛;葉柄長0.3-4.5厘米,被短柔毛;葉舌長3-5毫米,2淺裂,具緣毛。
穗狀花序直立,長5-9厘米,花序軸粗1-3毫米,密被短柔毛;總花梗長1-5厘米;總苞片長圓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5-14厘米,被微柔毛;苞片長圓狀橢圓形,舟狀,淡綠色,長1-2.5厘米,宿存,每一苞片內有花2-4朵,通常3朵;花萼白色,長約1.5厘米,2-3齒裂,一側淺裂,被微柔毛;花冠管與花萼近等長,白色,裂片淡黃色,長圓形,長約9毫米,寬約5毫米;唇瓣淡黃色,具紅色條紋,闊倒卵形,直徑約7毫米,頂端2淺裂,邊緣具缺刻;側生退化雄蕊紅色,線形,長4毫米;雄蕊長1.5厘米,藥隔微凹,稀具極小的三角形附屬體;子房無毛。
蒴果橢圓形至卵球形,長達1.5厘米,寬1厘米,成熟時紅色。花期:5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環境,選擇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鬆的地塊作為圃地,定植前將圃地進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雜草及草根,然後耙細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與土壤拌勻備用。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廣西;生於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德保。

主要價值

民間用果實驅風,並治產後虛弱。

繁殖方法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當種子有青變紅時,選取生長紅果皮的植株作為採種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紅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於陰涼處用篩子瀝乾種子表面水分,最後將種子均勻播於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種子間距1厘米保持沙子濕潤。
矮山姜
移栽定植:沙播種子約4個月後出苗,出苗率大於90%,且出苗整齊。出苗後2個月左右(翌年5-6月)、當幼苗長出2片約4厘米的葉片後,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長勢健,蓬徑大,根莖處萌芽數量多,適於分株繁殖,全年可進行。

栽培技術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個小兜,覆土壓實,澆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較淺,勿栽植過深,約半個月萌發新芽。
施肥:移栽成活後,進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每月1-2次,9約進行追肥,翌年4約在施肥。
實生苗可在定植後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後1年長成株型良好、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