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槐

《短槐》是北宋詩人劉敞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以低矮的槐樹比喻自己才不稱位、空妨賢路。後二句以僧人請人繪槐作畫屏,暗喻受到朝廷重視的情況。作者以短槐自比,足見其謙遜美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短槐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宋詩鈔》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劉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短槐
蹣跚不稱三公位,偃蹇空妨數畝田
只有僧人偏愛惜,倩人圖畫作春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蹣跚(pán shān):本謂跛行貌,此處形容槐樹低矮姿態不美。三公位:周時朝廷前植三槐九棘,朝會時公卿大夫分別位於槐、棘下。後遂以三公稱輔弼大臣。
⑵偃蹇(yǎn jiǎn):屈曲貌。淮南小山招隱士》:“桂樹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枝相繚。”
⑶倩(qìng):請人代作某事。春屏:繪有春景的畫屏。

白話譯文

低矮的槐樹配不上三公的地位,枝幹盤曲白白占據了幾畝寬的中庭。只有僧侶偏偏還將它愛惜,請人繪成春景做一扇畫屏。

創作背景

作者自注云:“短槐在水陸院”。水陸院是山西晉城一座僧院,由此可知是作者遊覽水陸院後有感而作。很可能作於嘉祐(1056-1063年)年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二句表現短槐的姿態委瑣可笑。本來,一般樹木即使身段矮小,也不會成為人們嘲諷的對象。但槐樹卻例外,因為它和社會生活中莊嚴不凡的“三公”形象聯繫在一起。據《周禮·秋官·朝士》載:“面三槐,三公位焉”。原來,周代外朝植有三棵槐樹,三公之位則依次班列其下,於是後人便稱三公為“三槐”。這樣,槐樹在中國古代的人們心中,就被塗上了一層神聖色彩。而反過來,人們也就要求槐樹儀態環昂,以與它所代表的名位相稱。可是水陸院的這株槐樹,它身材短小,枝葉盤姍,一副衰敗老邁的樣子。同認識現實中所有的畸形事物一樣,詩人正是從它極端卑微的形象與極端神聖的象徵意義之間的對比感到了它的荒唐:是啊,由這樣一個角色來扮演三公,豈不令人忍俊不禁?於是,就從“盤姍不稱三公位”著筆,一語中的,然後又用“掩抑空妨數畝庭”的實寫進一層否定,噴涌而出,一氣流注,嘲諷得酣暢淋漓。很明顯,詩人的矛頭是指向那些既不稱職而又貪戀祿位的老官僚。
嘲諷短槐說到底是為了嘲諷老僧。如此“短槐”,既無觀賞價值,又無價值。除了極端反常的人,沒人會“愛惜”,這一次,仍然是通過對比——通過“老僧偏愛惜”與人們誰也不愛惜的對比,詩人強烈地意識到這個和尚性情的乖謬。說“只有”,正是為了強調除“老僧”之外再無他人,突出了“老僧”和他人的對比;說“偏”,則更進一層勾勒出他的乖謬,從而自然引出一個結論:這老和尚太反常了。由此可見,詩人不僅善於從對比中發現對象的滑稽可笑,也善於勾勒突出,寫得豐滿完足。
“倩人圖畫作書屏”由第三句生髮,具體表現出老僧的“偏愛惜”之情。自然界有多少動人的景致,他單單將短槐繪人屏風,確實夠偏愛了。然而,僅僅寫出這點,仍舊稍嫌淺直,更精采的一筆在於用“倩人”二字寫出了“圖畫作書屏”的曲折過程:如果是老僧親自描繪,那樣倒也罷了;但他沒有這個能耐,他還要去請人。於是,這老僧的“偏愛借”之情,他的庸俗性格,就表現得入木三分,更耐人尋味。
這首詩中“短槐”和“老僧”的形象,既是實寫,但又通過二者概括了現實生活中某一些人的特徵,所以富於象徵意義:這一類詩,極易寫得莊重有餘,情味不足,但劉敞能以輕鬆的筆調出之,寓莊於諧,饒有風趣。

名家評價

陳衍宋詩精華錄》:“自謙之詞。”

作者簡介

劉敞(1019-1068年),字原父,號公是,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他是劉攽之兄,慶曆六年(1046年)中進士第二名。累遷知制誥,拜翰林學士。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台。曾奉命出使契丹。擅長研究《春秋》,不拘泥於前人評註。有《春秋權衡》《春秋傳》《七經小傳》《公是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