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工一代

“短工一代”是媒體創新用詞,作為名詞用來泛指當前農民工新生代群體中以打短工為主要選擇的新分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短工一代
  • 屬性:媒體創新用詞
  • 由來:短工化趨勢
  • 廣義:以打短工為主要選擇的農民工
定義,由來,議論,

定義

和“跪著掙錢”的老一代農民工不同,以“用腳投票”頻繁跳槽為鮮明特徵的“短工一代”農民工不在少數,已經逐漸成為普遍趨勢。

由來

短工化趨勢
2012年2月8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與工眾網研究中心近日聯合發布的《農民工"短工化"就業趨勢研究報告》顯示,農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續時間為2年,而1991年出生的受調查者每份工作平均只持續不到一年,就業“短工化”愈演愈烈。頻繁換工,起初是出於對夢想的追逐,渴望掌握一技之長,以便在城市裡體面地生活下去。然而從事一份工作的時間越來越短,最終突破底線——很多人乾脆愛上了打零工;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工群體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80後新生代農民工正逐步取代老一代農民工。老一代農民工打工重在賺錢謀生,找到個崗位就很珍惜;新生代農民工則重在謀求更好發展,往往“這山望著那山高”。很多年輕的務工者或者為了謀求更好的待遇或發展,或者僅僅是為滿足個人興趣,頻繁更換工作城市和工種,被人評價為“不像打工,更像旅遊”。還有一些80、90後新生代農民工熱衷打零工,主要感覺自由,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時間。而企業用工不規範,沒有給予員工相應的社會福利保障,加劇了崗位選擇向尋求高薪的轉折,於是出現了“零工化”。
短工一代
“用腳倒逼社會”的一代
“用腳投票”頻繁跳槽,追求自由,崇尚個性,工作環境要舒適,不能加班、工資還要高,追求生活質量,具有很強的權益意識,對企業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和在血汗工廠里“跪著掙錢”的父輩一代不同,新一代農民工不願再以犧牲福利和幸福感去換取微薄的報酬。“新生代農民工沒有什麼務農經歷,跟農村的聯繫非常少,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城市,老一代農民工可以接受低福利、低工資、低保障,新一代農民工已經不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何江穗教授說。
新一代農民工的短工化、零工化正在對製造業僱主們造成越來越大的人力成本壓力。而在一部分社會學學者看來,這正在成為一股對企業轉型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倒逼力量。

議論

有觀點認為,新生代農民工尋求的是在城市裡能體面生活下去的工作,而不是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們頻繁地跳槽,但他們不太可能獲得想要的一切,這是整個農民工生產體制決定的,無論怎么換工作都無法逃脫。如果打短工、打零工也不能實現夢想,最後的選擇便是“棄工”而去。但“短工化”現象透出一個重要信號值得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就是是新生代農民工取代老一代農民工不可逆轉的大背景。這些特點,決定了相關各方,都要為緩解“短工化”而探尋相互適應的因應之策。
就公共管理和服務而言,宜進一步強化和固化“人人平等”的理念與制度,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戶籍限制、社會保障差異、同工不同酬等種種制度藩籬。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步伐,解決其子女入園入學等問題,使之能有安居樂業的制度保障;就企業而言,宜從觀念上、機制上解決好“用工”還是“用人”這個根本問題。所謂用工,就是只把做工者當作一種工具使用;而用人,則是把前來就業者作為企業共同的主人來善待,共同成長,共享財富;就新生代農民工來說,本身也宜強化“掘井”意識。須知,到處淺嘗輒止頻繁跳槽,只會不斷失去發展的機會和有所建樹的業績。要善於立足一個不乏發展潛力的單位深掘下去,獲得不竭甘泉。
當前的勞務市場更需要熟練的技術工人。而隨意率性的“打短工”,也不利於90後農民工成長為城市的新興產業工人。“短工化”“零工化”,年輕一代農民工的高流動性,加劇了當前的企業用工荒。“短工化,對個人來說不利於技能儲備工作經驗的積累;對企業來說,員工流動太快,企業不願進行培訓投資,是企業競爭力的損失;對社會來說,頻繁換工作對社會穩定也有影響” 何江穗教授認為,“短工化”不是一種健康的用工方式,會影響社會效率。她主張對農民工生產體制進行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侯風雲也認為,隨著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新農合建立,現在農民在農村交很少錢就能享受養老與看病報銷,而如果農民工在工廠里繳納養老保險則是按照工資基數繳納,且跳槽時還帶不走,所以不少農民工覺得做零工沒保險也無所謂。如果企業跟員工簽訂正式的勞動契約,不僅有必要的養老保障,而且養老保障能夠實現全國無障礙統籌,這些人群就不會輕易地轉為零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