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吻真海豚(短喙真海豚)

短吻真海豚

短喙真海豚一般指本詞條

短吻真海豚(學名:Delphinus delphis)體型最小的海豚之一,體長1.5~2.4米不等。喙中等長,並且額隆較圓。體型略比長吻真海豚粗壯;背鰭高而略呈鐮刀形。具十字交叉狀色斑。頭骨吻突長與顴寬之比不超過1.47。背鰭、鰭肢和尾葉近似三角形。

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比較不常見;紅海和地中海的封閉水域也有出現。經常活躍地聚集成群,可看到跳躍、激起水花的動作,甚至從相當遠的距離外也可聽到它們發出的聲音。同一群中數個成員常會一起浮升。經常進行豚游,會以下頜、胸鰭拍水,也會鯨尾擊浪、船首乘浪與躍身擊浪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生物分類,

形態特徵

體型略比長吻真海豚(Delphinus capensis)粗壯;喙中等長,略比長吻真海豚的短;並且額隆更圓。背鰭高而略呈鐮刀形。
真海豚類都有四部分色斑,黑灰色至黑色的披肩,淡黃色至灰黃色的胸斑,淺灰色至中灰色的脅斑,白色的腹部。披肩在背鰭下方處下降並與尾柄的淺灰色相接,從而形成真海豚類特有的十字交叉狀色斑。短吻真海豚的胸斑較淺,與暗色的披肩成明顯的反差。鰭肢至肛門條紋不發達或無。鰭肢和背鰭上常有淺色斑。頦至鰭肢條紋在眼前方處變窄,因此不靠近口角。唇黑色,一道顯著的暗色條紋從額隆前端後行環繞每側的眼。
頭骨的吻突長而窄,背腹很扁,有很深的齶溝。顳窩小。吻突長與顳窩寬之比1.21~1.47。上頜和下頜每側各有41~54枚小而尖的齒。
雌性成體長1.6~1.9米;雄性成體長1.7~2.2米。重100~136千克。

棲息環境

棲息於沿海水域,遠海也有發現。通常在溫度高於10℃的區域活動。水深不足180米的水域很少發現。與長吻真海豚相比,它們棲息的海域較深、較冷,離岸較遠。

生活習性

高度社會化物種,喜群體出遊,少有落單個體,它們同吃同處,甚至一同呼吸。整個海豚群能夠同時躍水而出。大群有多達1000~100,000隻個體組成,研究者認為它是由許多亞群合併而成,每個亞群有20~30頭可能存在密切關係的個體。可見到它們與領航鯨及其他海豚的聯合群。海豚群的大小隨每年甚至每日的不同時段發生變化。群員能合作捕食。
它們常作空中動作,其中之一稱為“投標”,海豚垂直地高高躍起,縱向墜落水中,濺起大片水花。一般游速8~11.3km/h(覓食中可高達46.67km/h),48小時能游241.4~321.87公里。可短時潛水10~120秒,有記錄的最長潛水時間達8分鐘。
獵物主要為大洋中層深散布層的魚類烏賊類及大洋上層的集群性魚類和烏賊類。在西北太平洋短吻真海豚的胃含物中有小頭烏賊科、武裝烏賊科、鞭烏賊科、蛸烏賊科、爪烏賊科和面蛾科的烏賊。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熱帶至寒溫帶水域,活動距離從近岸到幾千公里外的遠海。經常出沒於像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這樣的封閉內海。有些隔離的亞種群棲息於地中海和黑海。印度洋的東南非和南澳大利亞部分也有發現,印度洋其他部分以及台灣水域有出沒記錄的短吻真海豚,如今可被視作長吻真海豚(D. capensis)。
短吻真海豚地理分布短吻真海豚地理分布
原產地(海域):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波赫、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克羅地亞、賽普勒斯、丹麥、厄瓜多、埃及、薩爾瓦多、法國、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宏都拉斯、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朝鮮、韓國、黎巴嫩、利比亞、馬爾他、茅利塔尼亞、墨西哥、摩納哥、黑山、摩洛哥、納米比亞、荷蘭、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勒斯坦、巴拿馬、秘魯、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聖巴托洛繆島、塞內加爾、斯洛維尼亞、南非、西班牙、敘利亞、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克蘭、英國、美國、西撒哈拉。
漫遊地(海域):格陵蘭島、冰島。

繁殖方式

胎生,通常一胎一隻,也有2~3隻的情況。性成熟年齡因地區而異。在黑海,雄性和雌性的性成熟年齡分別為3歲和2~4歲。妊娠期10~11個月,出生時平均體長80~90厘米,重22~32千克。產仔間隔1年,最大年齡22年。在東太平洋,雄性的性成熟年齡為7~12歲,雌性為6~7歲,產仔間隔約3年。

亞種分化

短吻真海豚(2亞種)
序號
中文名
學名
命名人及年代
01
短吻真海豚指名亞種
Delphinus delphis delphis
Linnaeus,1758
02
短吻真海豚黑海亞種
Delphinus delphis ponticus
Barabash,1935

種群現狀

短吻真海豚種群豐富,各海域有效數據如下:
太平洋
熱帶太平洋東部有2,963,000(CV=24%)只(Gerrodette and Forcada 2002)。1991~2005年,美國西海岸平均數量為352.000(CV = 18%)只。
大西洋
2005年,歐洲大陸架水域估計有63,400(95% CI=27,000~149,000)只。1995年,北緯53~57度和西經18~29度的劃界海區約有273,000(95% CI=153,000~435,000)只。1993年,比斯開灣西部有62,000隻(Goujon 1996)。北大西洋西部約121,000(CV=0.23)只(Waringet al.2006)。
2000~2004年,西地中海的阿爾沃蘭海約有19,400(95% CI=15,300~22,800)只。
黑海的亞種群(D. delphis ponticus)至少有100,000隻(Birkun 2006)。

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地中海的種群被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附錄Ⅰ和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08年評估。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鯨目*其它鯨類)

生物分類

直到1994年,所有真海豚還同屬一個種(D. delphis),後來認識到真海豚屬至少有兩個種:短吻真海豚(D.delphis)和長吻真海豚(D.capensis)(Heyning &Perrin 1994)。黑海有短喙形態獨特的真海豚品種,不過它的分類學狀況還不十分清楚,暫被視作短吻真海豚的一個亞種(D. delphis ponticus)(Amaha,199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