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促突擊

短促突擊是在1933年至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中,“左”傾軍事指導提出並實施的一種戰術原則。1933年9月,國民黨軍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採取步步為營的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略。在此情況下,共產國際派來的中華蘇維埃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顧問李德提出了這一戰術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短促突擊
  • 發生時間:1933年9月
事件背景,戰術內容,事件結果,

事件背景

1933年9月,國民黨軍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在此情況下,共產國際派來的中華蘇維埃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顧問李德提出了這一戰術原則。

戰術內容

當國民黨軍修築堡壘,步步為營地向前推進時,紅軍也修築堡壘防禦陣地,當國民黨軍走出堡壘向前推進時,紅軍在短距離內(約5里至10里左右,或者更短)乘敵立足未穩之時,予以不意的、迅速的、短促的突擊,以消滅其有生力量。

事件結果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李德和王明“左”傾錯誤領導先採取了進攻中的冒險主義,後採取了防禦中的保守主義,規定了陣地防禦結合短促突擊的基本戰法,以圖遲滯敵人進攻,與敵拼消耗。這一戰術原則的實施,使紅軍屢遭重大傷亡,從而迫使中央紅軍不得不撤出根據地進行長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