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之計,漢語辭彙,讀音是zhī zú zhī jì,解釋為指以知道滿足為處世應變的計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足之計
- 出處:《漢書·強德傳》
- 讀音:zhī zú zhī jì
- 解釋:指以知道滿足為處世應變的計策
知足之計,漢語辭彙,讀音是zhī zú zhī jì,解釋為指以知道滿足為處世應變的計策。
知足之計,漢語辭彙,讀音是zhī zú zhī jì,解釋為指以知道滿足為處世應變的計策。解釋指以知道滿足為處世應變的計策。1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強德傳》:“德持老子知足之計。”...
佛教雖不嚴格禁慾,但講究“少欲知足”,自慰也在此列。在中國,傳統性學根植於儒家傳統,儒家的性哲學同樣強調生殖與社會秩序,婚姻外的性行為得不到社會主流承認,而自慰等尋求性歡愉的手段也受到儒家鄙視。此外,無論是中醫醫學還是道家養生思想都認為男性精液乃人體精華,對遺精、自慰極盡貶損,認為其會導致腎虧,...
梵語兜率陀,華言知足。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煩惱,證於青色三昧。以此天果報,宮殿服玩一切皆青,故以此三昧,令其舍離一切煩惱,亦得證此也。出自:《三藏法數之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摘要 ﹝出法華玄義﹞梵語三昧,華言正定。二十五三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約理對治,隨義以立名也。蓋欲、色、無色三界,雖苦樂...
不能知足所以貪求不已,爭奪四方財物卻不自認為是貪婪;心知有餘所以處處辭讓,捨棄天下卻不自認為清廉。廉潔與貪婪的實情,並不是因為迫於外力,應該轉回頭來察看一下各自的稟賦。身處天子之位卻不用顯貴傲視他人,富裕到擁有天下卻不用財富戲弄他人。想一想它的後患,再考慮考慮事情的反面,認為有害於自然的本性,...
10、足:滿足,知足 11、故:原因 12、加:施加 13、怒:惱怒 14、甚:非常 翻譯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翻譯:普通的人受到侮辱,(就會)拔出劍站起來。故事道理 1.要想做到真正的勇敢,必須志存高遠。2.有大志向的人,克制自己的人(有自制力的人),才能稱得上真正的豪傑之士。留侯論 原文 古之所謂豪傑...
如油投火火不知足是皆樂著。我無有能見我之過咎者。菩薩言。我於今日愛怨賊邊。高聲大喚拔智慧劍臨欲斬之。愛言。由汝非我已過。審如彼言今當斬汝若汝無者愛則不有。受言。我不自在為觸所使。汝雖害我於汝無利。菩薩即時解其次第。以智慧手而摩於觸。而語觸言。汝名何等生於一切眾生之苦。受因汝...
要知道,處世做事可以用計,為人做人就應該立德為本。本書把三百六十則為人處世的計謀按類別分為修身立德、求知明短、人際交往、誠信忠義、隨機應變、韜晦隱忍、謹言慎行、機謀韜略、謙恭知足、退敗守成等十篇,內容全面深刻,語言簡練通俗。本書除了在每條計謀前加了一則名人警句外,為了提高可讀笥,還配以與之對應...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聖人恆無心,...
墨曰:知止,則日進無疆,反者,道之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長生久視之道。古代有一種杯子叫“公道杯”,酒裝七成則容納,超過7成則神奇般的遺漏殆盡,告誡人們辦事不要貪心,適可而止,“謙受益,滿招損”,《止學》更多的是告誡做人的哲理,辦事、斂財要有“度”。簡介 也許讀者知道文中子...
上官嘉璐 上官嘉璐,演員。2024年4月9日,參演網劇《千謊百計》播出。演藝經歷 2024年4月9日,參演網劇《千謊百計》播出。參演電視劇
明於天道,察於地理,通於人情,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知足以知變者,人之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隱義,仁足以得眾,明足以照下者,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知足以決嫌疑,廉足以分財,信可使守約,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比,見難不苟免,見利不苟...
人無毛羽,不衣則犯寒;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是以不免於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憂也。故聖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眾人則不然,大為諸侯,小余千金之資,其欲得之憂不除也。胥靡有免,死罪時活,今不知足者之憂終身不解。故曰:“禍莫大於不知足。
24、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譯文):無論做什麼事,當留有餘地;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25、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譯文):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26、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欲望(Desire)是由生物的本性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欲望無善惡之分,關鍵在於如何控制。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動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與存在。簡單的來說就是 愛與不滿足。概念 欲望的過分膨脹是幸福的敵人,故知足者常樂。調查表明,不與別人比高低所帶來...
“江郎才盡”這個典故里的“送錦”“還筆”,純屬夢境,屬於傳說,實際上是江淹的文章和詩歌到老年退步了,其退步的原因不是“送錦”“還筆”這些神話,而是他自己的思想深處錯誤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知足,錯誤地認為人生應該及時地行樂,不要過於自苦,導致後來不能堅持學習和刻苦奮進,所以他的文章和詩歌都退步...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這裡的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2024年1月1日起,退休人員基本...
072.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足常止,終身不恥 073.有福傷財,無福傷己 074.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075.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 076.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077.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078.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 079.嫉財莫嫉食,怨生莫怨死 080.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
八不淨物,佛學術語,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佛在世時。誡諸弟子乞食自活。少欲知足。不許畜此等物。以其能生貪戀計著之心。染污梵行。故有此八不淨之名也。(梵行即淨行也。)一置買田宅謂比丘當依眾居止。勤修出世清淨無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圖自足。是為不淨。(梵語比丘。華言乞士。)二種植根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