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國家創新系統的協同本質

知識:國家創新系統的協同本質

《知識:國家創新系統的協同本質》是2015年9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偉巍、王翠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國家創新系統的協同本質
  • 作者:葉偉巍、王翠霞
  • ISBN:9787308145688
  • 頁數:240頁
  • 定價:48元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國家創新系統的協同水平,不僅微觀上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知識生產、知識傳播、知識轉移的效率,攸關企業知識吸收和創新實踐的績效,而且巨觀上攸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攸關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攸關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從歷史發展進程分析,美國、英國、歐盟、日本、以色列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突出優勢就是在於擁有高效協同的國家創新系統。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國家創新系統存在的分裂、分割、孤島現象在發展過程中顯得尤為突出,成了制約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協同創新績效提升的重要障礙。因此,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協同創新體系和創新政策體系,培育企業、高校、研發機構、中介機構以及以政府、金融機構等為主體的創新生態系統,提高協同創新效率,成為當務之急。基於此背景,本研究圍繞國家創新體系中協同創新能力建設目標,提煉了國家創新系統協同創新的影響因素,並從理論和實證上對協同創新的靜態機制和動態機制展開研究,旨在探索影響我國創新系統發展的關鍵瓶頸和政策激勵解決方案,豐富國家創新系統理論和創新政策理論。
葉偉巍、王翠霞編著的《知識--國家創新系統的協同本質》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問卷研究法、統計分析法,特別是借鑑複雜系統中經典的“B-Z”反應模型,對國家創新系統協同創新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如下四個方面的問題:(1)國家創新系統協同創新過程中的關鍵維度及其影響因素;(2)國家創新系統靜態協同創新機制研究;(3)國家創新系統動態協同機制研究;(4)提高協同效率的創新政策研究。
通過理論和實證研究,本書主要得出以下幾點重要結論:
(1)基於複雜系統理論視角人手,通過文獻研究梳理了國家創新系統的知識、參與者、政策體系三個關鍵子系統,通過案例研究提出了“知識是協同創新核心要素,知識的生產、轉移、吸收利用是影響協同創新績效的關鍵環節,高校與研究機構知識轉移能力和企業吸收能力是直接制約產學研協同創新績效提升的關鍵因素”等理論假設,並得到了實證的支持。
(2)基於問卷調查數據和實證分析,探索了協同創新的靜態機制,得出如下結論:首先,企業吸收能力是制約當前國家創新系統協同創新績效的關鍵瓶頸因素;第二,高校知識轉移能力是影響國家創新系統協同創新績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激勵政策能有效促進企業吸收能力與高校知識轉移能力提升。
(3)在靜態協同創新機制研究的基礎上,借鑑複雜系統理論中經典的“B-Z”三維分析模型,基於Matlab仿真分析軟體探索了三種狀態中激勵政策強度變化下,協同創新績效、企業吸收能力和高校與研究機構知識轉移能力三者協同演進的動態機制。研究發現:首先,吸收能力與協同創新績效存在高度相關性。當企業吸收能力較高時,知識轉移效率能夠有效提高,協同創新績效可以提升5倍。第二,高校知識轉移能力呈現較穩定狀態。第三,激勵政策對產學研協同創新具有積極作用。當企業吸收能力不足,但是激勵政策較強時,產學研協同創新績效具有一定提升效果;當企業吸收能力較高同時激勵政策較強時,協同創新績效可得到4.5倍的提升。
(4)基於協同創新靜態機制和動態機制的研究成果,針對企業吸收能力是制約協同創新績效瓶頸因素的研究結論,從環境激勵政策、企業吸收能力激勵政策和高校與研究機構激勵政策三個層面設計了政策解決方案。
本書的主要理論貢獻和創新點為兩個方面:(1)不同於以往的靜態協同創新機制的研究方法,本書借鑑複雜系統理論中經典的“B-Z”三維分析模型,基於Matlab仿真分析協同創新績效、企業吸收能力和高校知識轉移能力三者協同演進的動態機制,是複雜系統理論在創新管理領域的探索性運用,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創新性。(2)基於靜態協同機制的實證研究和動態協同機制的仿真研究,發現了企業吸收能力在協同創新進程中的關鍵作用。這一研究發現,不僅有利於企業了解吸收能力在實施開放式創新過程中的戰略性意義,而且也為激勵政策的最佳化提供了針對性方向,研究結論或具有一定創新性。

圖書目錄

0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自主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1.1.2 協同創新是實現自主創新的關鍵途徑
1.1.3 企業吸收能力是協同創新的基石
1.2 研究問題
1.3 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和開放式創新的概念辨析
1.3.1 自主創新的概念
1.3.2 協同創新的概念
1.3.3 開放式創新的概念
1.4 研究目標與可能的創新點
1.4.1 研究目標
1.4.2 研究的邏輯
1.4.3 研究內容安排
1.4.4 研究方法
1.4.5 可能的創新點
02 文獻綜述
2.1 複雜系統理論
2.1.1 系統論
2.1.2 資訊理論
2.1.3 控制論
2.1.4 運籌論
2.1.5 動力系統論
2.1.6 耗散結構論
2.1.7 協同論
2.1.8 小結
2.2 國家創新系統理論
2.2.1 國家創新系統理論的緣起
2.2.2 國家創新系統理論的演進
2.2.3 小結
2.3 國家創新系統的子系統——知識體系
2.3.1 知識的概念、屬性與類型
2.3.2 知識生產理論綜述
2.3.3 知識轉移理論綜述
2.3.4 知識利用理論綜述
2.4 國家創新系統子系統之二——參與者網路
2.4.1 國家創新系統的參與主體
2.4.2 國家創新系統的參與者網路
2.4.3 小結
2.5 國家創新系統子系統之三——政策體系
2.5.1 創新政策原理
2.5.2 創新政策概念
2.5.3 創新政策分類
2.5.4 小結
2.6 現有文獻的啟示
03 案例分析和研究架構
3.1 案例研究方法
3.1.1 案例研究的意義
3.1.2 案例研究的步驟
3.1.3 案例研究設計
3.1.4 案例研究效度與信度實現
3.2 美國工業-大學合作研究中心(IUCRC)項目案例
3.2.1 案例背景
3.2.2 案例介紹
3.2.3 案例分析
3.3 歐盟知識與創新共同體(KICS)計畫案例
3.3.1 案例背景
3.3.2 案例介紹
3.3.3 案例分析
3.4 我國2011協同創新中心項目案例
3.4.1 案例背景
3.4.2 案例介紹
3.4.3 案例分析
3.5 案例比較分析
3.6 研究架構
3.6.1 協同創新績效指標體系構建
3.6.2 協同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分析
3.6.3 研究架構模型構建
3.7 本章小結
04 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
4.1 問卷設計
4.1.1 問卷的基本內容
4.1.2 問卷設計過程
4.1.3 問卷設計的可靠性問題
4.2 數據收集程式
4.2.1 總體和樣本的確定
4.2.2 答卷者的選擇
4.2.3 問捲髮放及回收
4.3 樣本的描述性統計
4.3.1 參與者結構
4.3.2 行業分布
4.3.3 創新績效
4.4 數據合併的有效性
4.4.1 樣本屬性的差異分析
4.4.2 樣本的行業差異分析
4.5 研究方法設計
4.5.1 SPSS統計分析
4.5.2 Matlab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結
05 國家創新系統靜態協同創新機制
5.1 協同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研究
5.1.1 變數的測量
5.1.2 理論假設
5.1.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
5.1.4 因子分析
5.1.5 回歸分析——識別影響協同創新的關鍵因素
5.1.6 假設檢驗
5.1.7 小結
5.2 協同創新機理和作用路徑的實證研究
5.2.1 通徑分析
5.2.2 研究結論
06 國家創新系統動態協同機制
6.1 研究模型與方法
6.1.1 研究模型
6.1.2 研究方法
6.2 變數與參數
6.3 研究架構
6.3.1 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演化方程
6.3.2 大學協同創新能力演化方程
6.3.3 協同創新績效演化方程
6.3.4 動態演化模型
6.4 仿真研究
6.4.1 穩定性分析
6.4.2 仿真研究
6.4.3 仿真結果總結
6.5 本章小結
07 國家創新系統協同創新政策研究
7.1 協同創新政策目標
7.2 促進國家創新系統協同創新的政策建議
7.2.1 最佳化創新環境的政策建議
7.2.2 提升企業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議
7.2.3 提升高校知識轉移能力的政策建議
7.3 本章小結
08 結論與展望
8.1 主要結論
8.2 主要創新點
8.3 後續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訪談提綱
附錄二:調查問卷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