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測度方法研究

《知識經濟測度方法研究》是由魏和清創作的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經濟測度方法研究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導師:佟哲暉
  • 論文作者:魏和清
  • 館藏號:F062.3
  • 學科專業:統計學
  • 館藏目錄:2009\F062.3\1
  •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財經大學
  • 關鍵字:知識經濟 經濟發展 知識產業 技術進步 評價指標
  • 學位授予時間:2007
中文摘要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革命,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全球經濟已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工業經濟形式正同益向更高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形態轉變,人們越來越多的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的真諦,一個以知識創新為動力的知識經濟時代已悄悄降臨。 面對全球經濟的轉型,追求知識進步已成為當今世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首選方略。在這種情形下,致力於知識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清晰的知識經濟理論作指導,而且還要對一國知識經濟發展的狀況、水平及差距有一清醒的認識。因而建立與知識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知識經濟測度理論與方法,已成為理論界必須面對而又全新的理論研究課題。 從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的變革,不僅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而且使經濟學及其與之相關的方法性學科(如統計學)也處於深刻的變革之中,可以斷定對知識經濟測度方法問題研究,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學、統計學研究的主流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知識經濟測度方法問題研究更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以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為指導,以知識經濟為背景,緊扣“知識經濟測度”這條主線,沿著“回顧→總結→提煉→糾偏”的研究思路,採用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統一的方法,對知識經濟測度方法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主要研究內容歸納如下: 第一章為全文的導論,主要說明選題的背景及選題意義,剖析了知識經濟的測度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介紹了本文研究方法、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體部分,分為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章)是對知識經濟測度理論、知識經濟測度方法論基礎的研究。主要包括知識經濟的起源、內涵及知識經濟測度理論與方法等問題。首先通過追溯知識經濟的起源,探求知識經濟內涵的成因及本質特徵,在此基礎上,提出本人對知識經濟看法。從狹義看,知識經濟是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的經濟知識化和知識產業化的經濟。結合知識經濟發展現狀,提出了知識經濟的量化標準,即經濟知識化和知識產業化標準。從廣義看,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產品生產為核心,以社會基礎設施為支撐,以社會知識化程度為條件,以知識資本投入及創新能力為動力,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探求知識經濟的本質內涵,為科學地構築知識經濟測度方法體系,實現對知識經濟的量化分析提供理論依據。同時文中對知識經濟測度方法論基礎之一,即知識測度問題進行了探索,剖析了知識測度的難點,根據知識測度研究現狀,提出了知識測度的思路,對知識測度的基本指標即知識存量和流量的關係進行了分析。對知識經濟測度方法論基礎之二,即信息及信息經濟測度理論進行了系統分析,以便從中吸取養分,以利於知識經濟測度方法體系的建立。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五章)是知識經濟測度方法體系研究與實證分析。知識經濟的複雜性,使得從事知識經濟測度必須從多角度、多種方法結合套用。文中第三章從知識進步角度對知識經濟的經濟知識化程度測度進行了研究。首先是對知識進步範疇的有關爭議問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制度因素可歸為知識進步,而規模經濟、替代效應與知識進步的關係就不是簡單的包含關係,只有由技術決定的規模經濟、替代效應可歸為知識進步,其它的就應作為經濟成長的獨立因素。其次是知識進步與經濟成長關係的探源與分析。長期以來,經濟學大師的經濟學思想以及現代部分學者的有關論斷主要集中在知識進步是怎樣促進經濟成長方面,而經濟成長對知識進步的增加作用如何呢?理論界研究不多,或研究不夠深入,隨著人們對二者關係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今天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二者關係的互動性。本人通過對知識進步與經濟成長關係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糾正了理論界對二者關係的非理性的看法。得出的結論是:知識進步與經濟成長存在著較強的相關關係,但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知識進步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但短期內經濟成長對知識進步的作用並不明顯,二者之間構成的是一種長期穩定的均衡關係。第三是知識進步效應測算方法評述。重點研究了資本、勞動和彈性係數的不同測算方法,以便選擇更為合理的方法用於實證分析。第四是知識進步效應測算和經濟知識化實證分析。通過測算中國知識進步貢獻率,並與已開發國家對比,從而看出中國的經濟知識化發展程度。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經濟正逐步向經濟知識化邁進,經濟知識化程度不高,不同時期經濟知識化實現程度波動較大。 第四章是知識經濟的知識產業化程度的測度研究。本章參照國際產業分類標準、依據中國知識產業發展現狀以及產業結構演變規律,利用產業分類統計法,提出了中國知識型產業分類測度體系。探討了高技術產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分類體系及核算方法,並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及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發展現狀及特徵進行了實證分析,在此基礎上核算知識型產業發展程度。得出的結論是:知識型產業發展程度逐年上升;知識型產業內部發展呈現非均衡性;知識型產業發展程度、發展速度與先進已開發國家有差距。 第五章是知識經濟測度體系與實證分析。本章首先依據知識經濟的基本要素,在借鑑已有的知識經濟測度體系之上,提出了以知識產品生產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測度模型,然後用綜合評價方法進行系統分析,並利用現代統計分析方法,對中國地區間知識經濟綜合發展水平進行了差異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知識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地域差異異常明顯;在知識經濟發展中,地區與地區之間各有特色;決定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明顯;知識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的巨觀經濟發展狀況十分吻合。 第六章,站在國民經濟核算的角度,對知識經濟測度與SNA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從SNA核算數據、核算內容、核算賬戶體系、核算指標涵義以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體系等方面剖析了兩者之間的不適應性。對兩者對接的可行性進行了思考與分析,對二者如何實現成功對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綜觀全文,本人在借鑑並吸收前人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現有知識經濟理論研究成果回顧、梳理與提煉,以知識經濟理論研究為起點,以知識經濟測度方法研究為主要目標,其中部分研究結論還借用了社會經濟統計相關領域的方法和手段,對具體的指標進行處理和實證分析,對知識經濟測度問題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與總結,形成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成果。與同類研究比較,形成了以下自己的特色: 第一,回顧、總結、提煉及創新相結合,以提煉和創新為重; 第二,理論、方法與實證融為一體,重在方法論研究; 第三,經濟、統計和計量多學科交融,力求體系有所創新; 第四,相對於單方面的研究來說,研究成果較為系統、全面。 文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國外知識經濟測度理論與方法的最新進展跟蹤不夠; 第二,由於多學科的交融性,有些測度方法會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第三,許多問題雖有想法,但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對某些問題研究還不夠深入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