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新浪潮研究叢書:知識分子與大眾傳媒》著眼於報紙、電視和網路等傳媒衍變的線索,對知識分子如何經由傳媒管道進入文化公共空間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探討兩者的“互動”關係,分析“傳媒制度”、“新聞框架”等因素對知識分子的觀點表達、話語方式等方面的影響,進而勾勒出知識分子的傳媒圖像。《傳媒新浪潮研究叢書:知識分子與大眾傳媒》還立足於具有“認識論”意義的觀照視野,擺脫該不該“觸媒”、“上電視”的線性思維的局限,反思知識分子在傳媒中心時代面臨的現實難題,探尋走出文化身份尷尬和社會倫理困境的解決方案。
基本介紹
- 書名:知識分子大眾傳媒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頁數:259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 作者:徐國源 路鵬程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826341
- 品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傳媒新浪潮研究叢書:知識分子與大眾傳媒》考察了傳媒在現代中國的歷史衍變的蹤跡,分析了報紙、電視與網路時代的傳媒制度從建構、固化到彌散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分子與傳媒的關係,揭示了知識分子傳媒生存的狀況;通過歷史和現實的兩個層面,對知識分子如何經由傳媒管道進入公共領域作了較為全面深入的考察,勾勒了知識分子的傳媒圖像,進而討論了在傳媒制度影響下,知識分子“文化身份”的衍變;探究了傳媒知識分子進入文化公共空間的機理和實際狀況,分析了傳媒制度、新聞框架等因素對知識分子發表言論、表達觀點、話語方式等方面的制約和影響;思考了當代知識分子在現實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下面臨的“文化身份”難題和社會倫理困境,形成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論說框架,建構出有實質意義的理論命題,提出了具有認識論意義的觀照視野;討論了知識分子該如何介入傳媒公共空間,並堅守“自主性”“公共性”和“文化監護人”等知識分子職能,引出有關中國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進而對中國知識分子自我重建提出策略性的思考。
作者簡介
徐國源,江蘇宜興人,博士。現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國蔚山大學客座教授、訪問學者。出版了《典範轉移:中國大眾文化的出場視域》、《傳播的文化修辭》、《草根傳播與鄉村記憶》等12本著作,發表論文80多篇。專著曾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
路鵬程,山西長治人,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等學術期刊和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發表論文20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一項,參與國家人文社科青年項目一項。
劉怡,安徽阜陽人,華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0級博士研究生,美國西北大學傳播學院訪問學者。已發表論文15篇,參與上海市社科項目2項。
董丹,江蘇常州人,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2008級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已發表論文3篇、新聞報導作品200多篇。
路鵬程,山西長治人,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等學術期刊和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發表論文20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一項,參與國家人文社科青年項目一項。
劉怡,安徽阜陽人,華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0級博士研究生,美國西北大學傳播學院訪問學者。已發表論文15篇,參與上海市社科項目2項。
董丹,江蘇常州人,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2008級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已發表論文3篇、新聞報導作品200多篇。
圖書目錄
導言知識分子的傳媒圖像//1
第一章初涉傳媒:報刊與知識分子的公共活動
第一節從“文人”到“報人”:早期報人的身份認同與建構//8
第二節自治的共同體:中國新聞專業主義的形成//25
第三節名利場、革命界與公共領域:知識分子與報刊的關係//53
第二章空間轉移:知識分子與電視講壇
第一節現場轉換:知識分子走上電視//66
第二節電視特性與文化傳播法則//85
第三節傳媒機制與“知識傳媒化”//102
第四節再論“電視知識分子”//124
第三章匯入網路:知識分子的“無形學院"
第一節網路:尋找另度空間//136
第二節知識分子的網路鏡像//148
第三節網路“公共性”:學術與思想的融通//160
第四章問題化:知識分子與傳媒公共空間
第一節“公共性”視域中的知識分子//176
第二節專業知識分子與大眾傳媒//201
第三節作為“文化監護人”的知識分子//223
附錄二篇
論傳媒時代的文化範式轉換與價值偏向//232
後現代背景下的知識生產與人文批判//243
參考文獻//252
後記//258
第一章初涉傳媒:報刊與知識分子的公共活動
第一節從“文人”到“報人”:早期報人的身份認同與建構//8
第二節自治的共同體:中國新聞專業主義的形成//25
第三節名利場、革命界與公共領域:知識分子與報刊的關係//53
第二章空間轉移:知識分子與電視講壇
第一節現場轉換:知識分子走上電視//66
第二節電視特性與文化傳播法則//85
第三節傳媒機制與“知識傳媒化”//102
第四節再論“電視知識分子”//124
第三章匯入網路:知識分子的“無形學院"
第一節網路:尋找另度空間//136
第二節知識分子的網路鏡像//148
第三節網路“公共性”:學術與思想的融通//160
第四章問題化:知識分子與傳媒公共空間
第一節“公共性”視域中的知識分子//176
第二節專業知識分子與大眾傳媒//201
第三節作為“文化監護人”的知識分子//223
附錄二篇
論傳媒時代的文化範式轉換與價值偏向//232
後現代背景下的知識生產與人文批判//243
參考文獻//252
後記//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