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之錨:從語境原則到語境主義知識論

知識之錨:從語境原則到語境主義知識論

《知識之錨:從語境原則到語境主義知識論》是2014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之錨:從語境原則到語境主義知識論
  • 作者:黃敏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1日
  • 頁數:475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67515406
  • 外文名:Anchor of Knowledger:From the Context Principle to Contextualist Epistemology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維根斯坦在康德先驗哲學的基礎上,吸取弗雷格反心理主義的邏輯主義理念,形成自己的先驗哲學。《知識之錨》是黃敏對這種先驗哲學進行歷史闡釋的最新力作。
在《知識之錨》中,作者做了三件事:其一,沿著從弗雷格到前、後期維根斯坦的順序,在刻畫他們關於知識與邏輯的哲學思想之主要方面的同時,勾勒出一條通向一種維根斯坦式先驗哲學的思想脈絡;其二,分析康德式先驗哲學處理懷疑論問題的策略,在此基礎上,論證維根斯坦式先驗哲學在避免康德策略的困難的同時,充分發展了後者應對懷疑論的潛力;其三,在維根斯坦式先驗哲學的基礎上,給出一種比德羅斯版本的語境主義知識論更好的語境主義知識論。不同於專門的哲學史研究,本書嘗試帶著哲學的問題取向審視哲學史,從而公正地對待先哲的思想。

圖書目錄

序言
符號說明
第一章知識與語境
1.應對懷疑論的一般策略
2.語境主義知識論的基本特徵
3.語境主義知識論的基礎難題
第二章弗雷格與語境原則
1.什麼是語境原則?
2.真這個概念
3.函項結構
4.從涵義到指稱
5.柏拉圖主義
6.語境定義
7.範疇
8.弗雷格式實在論的融貫性
9.句法
10.邏輯分析
11.從邏輯到知識
第三章維根斯坦:真、思想與實在
1.弗雷格論真與思想
2.否定與真
3.真、判斷與實在
第四章整體論原則
1.歷史回顧:布萊德雷、羅素與維根斯坦論關係
2.整體論原則
3.概念與可能性
4.表征與使用
5.思想結構
第五章先驗哲學
1.休謨論觀念與因果關係
2.康德的反懷疑論策略
3.先驗論證與表征
4.表征與先驗唯心論
5.先驗性與規範性
6.拋棄經驗
第六章概念分析
1.分析性
2.顯示
3.闡明
4.邏輯句法與用法描述
5.附言:從《邏輯哲學論》到《哲學研究》
6.家族相似
第七章信念與知識歸屬
1.克里普克懷疑論
2.懷疑論的“解決”
3.維根斯坦論規範性
4.“私人語言論證”與語義內容
5.實踐知識
6.蓋希爾問題:Knowing—how與命題知識
第八章語境主義知識論
1.先驗論證:從語境原則到語境主義原則
2.常識觀點
3.語境敏感性
4.知識與實在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簡介

黃敏,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知識論、早期分析哲學、科學哲學、數學哲學、邏輯哲學和語言哲學。已出版教材《分析哲學導論》,專著《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文本疏義》,發表論文《為分析性辯護》、《維根斯坦〈邏輯哲學論〉的入口》、《指稱與語境》、《經典力學革命中的概念圖式變化》、《重審Knowing-how》等。

序言

序言
知識論問題總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引向對人類思考方式本身的反省,無怪乎作為理論形態的知識論都或多或少牽涉到心理學。但是,求助於心理學的做法在知識論問題最為極端的形式面前失效了,這就是懷疑論問題。最為重要的懷疑論包括笛卡爾式懷疑論與休謨式懷疑論,它們所質疑的都是我們給出知識主張的權利。因此,面對懷疑論,人們不能動用心理學知識來證明我們能夠獲得知識。為了足夠尊重懷疑論就必須考慮,究竟什麼樣的知識主張才算是有效的。
簡單地說,有效的知識主張就是能夠給予辯護(justification)的知識主張。懷疑論問題迫使我們關注辯護。但是,僅僅意識到這一點還是不夠。在進行辯護時我們求助於依據,而依據本身作為真命題給出,但是,把這個命題作為真命題給出,這個行為本身只有在我們有權聲稱自己知道這一點時才能作出。因此,按照這樣的方式理解,對於足夠強的懷疑論(例如經過適當解釋的笛卡爾式懷疑論)來說,辯護本身就已經預設懷疑論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了。懷疑論把反省推向一種極端形式,它要求對反省的行為本身作出反省。懷疑論迫使我們以不預設真命題的方式組織辯護,從而為知識主張提供有效支持。
本書試圖論證,如果上述關於辯護和有效性的想法得到正確對待,並且正確地貫徹到思考活動中,懷疑論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我的基本想法是這樣的:我們是按照陳述的意義來為其提供辯護的,因此,辯護首先是一個語義學概念;其次,辯護是把不同陳述連線起來的一種活動,因此,首先要從使這種連線成為可能的角度來理解辯護。要得到一種能夠解決懷疑論問題的知識概念,就必須在語義學層次解釋,是什麼使得不同陳述連線起來構成辯護。這樣的知識概念將通過一種反對懷疑論的語義學論證得到揭示,而這個論證本身就將決定我們對待語義的方式。在我看來,這樣一種論證將由先驗哲學提供。我心目中的這種先驗哲學,其初始形態是康德式的先驗哲學,但這種先驗哲學對於處理懷疑論來說是不充分的;通過吸取弗雷格的反心理主義的邏輯主義理念,我們將得到一種成熟的先驗哲學,這就是維根斯坦式的先驗哲學。本書可以視為對這種先驗哲學的歷史闡發。
在該序言中,我將扼要闡述這種先驗哲學最為基本的特徵,以及這些特徵通過康德、弗雷格以及維根斯坦的工作如何連線起來。序言的目的只是提供可概觀的整體圖景,為了保證行文的緊湊而只提供結論性的東西。建議讀者在閱讀正文時,以及在讀完正文以後,都回過頭來參考序言,以期獲得明晰的概觀。
康德式先驗哲學的對手是休謨式懷疑論。這種懷疑論質疑的是實際進行的推理活動的有效性,它針對的不是觀念本身的連線,從而不是具有形上學地位的邏輯律與數學真理本身,而針對關於觀念的真理的運用,針對心靈通過觀念的連線獲得知識的實際能力。康德哲學達到的成就是,它證明了,至少對於休謨所質疑的那些觀念(時、空、因果等)來說,只有當觀念的連線已經建立起來,我們才能說,被連線的觀念具有表征(representation)能力,才能說這些觀念具有內容。按照康德,觀念間的這種連線就體現為先天綜合判斷,先天綜合判斷被認為表現了心靈的理性能力所具有的本質特性。
康德式先驗哲學的真正要點仍然有待挖掘。我們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應當如何理解先天綜合判斷為真這一點,這是因為它們刻畫了實在的某種概念秩序呢,還是理性本身的某種承諾?如果是前者,那么先天綜合判斷是因為自身的內容而為真;而如果是後者,則其為真僅僅是因為它們在理性活動中承擔的角色,這種角色迫使心靈必須接受其為真。前者導致關於先驗哲學的實在論解讀,它允許我們把通過先天綜合判斷建立起來的概念連線,鑄造成一種先天的形上學;後者則產生一種以先驗唯心論為核心的批判哲學,其所具備的批判性質阻止了這種形上學。
康德本人的解決方案是,同時允許這兩種解讀,並通過限制形上學的使用範圍來協調它們。這個方案在一個關鍵問題上含糊其詞——如果先天的形上學是一項唯心論的成就,並體現於經驗知識的構建中,那么這種形上學如何區別於主觀的投射,從而區別於休謨的心理習慣?這個問題迫使我們著手追溯使得先驗哲學真正有效的因素究竟何在。只有充分挖掘這些因素並予以強化,才能得到堪與自然主義對抗的先驗哲學。
在康德那裡,先驗論證是獲得先天綜合判斷的程式,這種程式的起點是這樣一個問題:就知識本身必須是一種表征而言,使得這種表征成為可能的東西是什麼。然而,這個問題本身並不足以使先驗哲學區別於自然主義,因為,也可以把休謨的心理習慣當作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休謨實際上可以這樣回答,單個的心理表象可以通過其現象特徵得到個體化,但只有當這些表象之間建立聯想關係,心靈才能把表象當成是關於對象的表征,從而使得表象的現象特徵能夠成為具有表征能力的特徵。
但是,先驗哲學不能訴諸心理表象的現象特徵。康德意識到,不能簡單地聲稱自己直接知道這種現象特徵,而必須就這種現象特徵本身的識別給出辯護。這種要求提供了啟動先驗論證的動機,並且決定該如何理解先驗論證所給出的結論——我們不能認為先驗論證的作用在於發現既定的內容是真的,因為,這樣就進入了辯護的無窮後退。如果認為某個先驗論證在於發現B是A的必要條件,那么就需要為“B是A的必要條件”這個論斷提供辯護,由此上溯至新的必要條件,如此以至無窮(Stroud, 1968, p.244)。對先驗哲學的反懷疑論目標而言,先驗論證中的有效要素不在於觀念間建立了某種特定的連線,而在於這種連線使辯護成為可能。
這就迫使我們擴展康德式先驗哲學中的唯心論,並使其完全擺脫實在論。擺脫了實在論,也就徹底擺脫了心理投射的可能性,從而完全擺脫了自然主義的糾纏。先驗論證不應當理解為發現先天綜合真理的手段,而應當理解為理性自我立法的程式。正確地理解的先驗論證將揭示,先驗哲學在何種意義上是一種為理性建立規範性,而不是旨在發現先天事實的批判程式,這種程式在作為辯護結構的邏輯這一層次上起作用,它引導我們以特定方式來理解這種邏輯。這樣,我們就從康德轉向弗雷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