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身份與認同》是國家圖書館館藏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西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身份與認同
- 外文名:Knowledge
- 作者:李西傑
- 副題名:知識合法性視閾中的摩爾《倫理學原理》研究
- 館藏地點:國家圖書館
《知識、身份與認同》是國家圖書館館藏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西傑。
《知識、身份與認同》是國家圖書館館藏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西傑。導師李蘭芬指導學科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學位級別博士論文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學位授予時間2009關鍵字倫理學 自然主義 元倫理學館藏號B82館藏目錄2010\B8...
身份認同一詞本指的是拉丁文idem,意味著“同樣的”,包含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同樣或既被自己也被他人所認可的雙重經驗。身份認同概念來源於多學科領域研究,通常分為個人認同和社會認同兩類,包括對個人特徵、社會角色、群體成員身份以及文化認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二者互相影響,並在互動中共同塑造出“自我”概念。簡介...
《新青年翻譯與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是2008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艷慧。本書主要探究了現代中國文化文學的發生與知識分子的現代身份認同之間的互動關係。作者簡介 潘艷慧,1970年7月生,湖北浠水人。1993年畢業於黃岡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1997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外語學院,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全球化、身份認同與超文化能力》是2015年9月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裕海。作者簡介 男,南京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多年從事英語專業教學。講授課程包括“西方思想經典”“中國思想經典”“跨文化交際”“英國歷史與文化”“口譯研究”等。主要研究領域為跨文化交際學、語言與文化、...
《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靜蓉 內容簡介 "在人類歷史上,“我”的發現,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和主體的“我”的誕生,或許是最具創造性也最具解構性的行為。但“成為我”是一項永遠不可能停止的身份規劃和記憶工程。在充滿衝突與斷裂的多元社會,作為一種樸素的認同,記憶...
《科學傳播 : 文化、身份認同與公民權利》是2019年0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英)莎拉·戴維斯(Sarah R.Davies),(丹)瑪雅·霍斯特(Maja Horst)著;朱巧燕譯。內容簡介 本書對當代鮮傳播的現狀和發賭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討論,包括鮮傳播職業化,學術資本主義帶來的科學傳播公關化,科學全球化、市場化...
身份的轉變和目標的改變 013 包羅萬象的自我身份 016 銀行家不誠實嗎? 022 身份的原則 026 本書探討什麼? 030 第二章 身份視角 033 身份——一副有色眼鏡 038 身份與食物 041 你聞起來像朱古力 046 你的敵人比你的朋友離你更近 050 視覺與身份認同 054 偏見盲點 057 第三章 共享現實 061 一切現實都是...
總是無法繞開建立地區認同的步驟;而在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等當前熱點問題的背後,常能看到對各自身份及由此產生的立場的強烈執著…… 《國際關係與認同政治》主要從認同政治的視角討論國際關係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探討圍繞四個主題展開:民族、區域問題與認同;國家與認同;文化、身份與認同;中國外交與認同。
第三章 身份認同:科學家如何代表集體、建構身份與理解科學 047 作為戰略表現手段的科學傳播 050 賦予組織意義 054 代表科學 058 名人科學家 061 雙重承諾與解耦 065 第四章 科學傳播正在變化的性質:多元化、教育與職業化 072 變化中的媒體景觀 073 科學傳播的生態系統正在多樣化 075 科學傳播的整合與職業化 077 ...
《生活的邏輯: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國知識人(1927-1937)》以1927-1937年上海與北京的知識群體為研究對象,以報刊、檔案、日記、文集、年譜、回憶錄等為資料基礎,勾勒出現代中國城市知識群體的日常生活圖景。考察了知識群體所處的階層位置,及其在飲食、交往、休閒、服飾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維度中發展出的旨在建構身...
《公民身份的核心問題》是公民身份的入門性作,旨在廓清公民身份的核心問題,包括公民身份的概念涵義、理論傳統、研究視角、思想基礎,以及公民身份與民族國家的關係和公民身份的發展走向等。《公民身份的核心問題》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使讀者了解公民身份的基本知識;二是在這基礎上,對公民身份的某些核心問題形成深入...
第一章 身份認同及其相關概念闡釋 一 身份認同的概念梳理 二 主體性及其建構 三 “自我”與“他者”四 身份認同中的同一性與差異性 五 身份認同與現代性 第二章 中西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考量 一 知識分子釋義 二 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考量 三 西方知識分子的身份認同考量 現象篇 第三章 政治語境下當代文論言說...
健康與成長 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 自主對羞恥、懷疑 主動對內疚 勤奮對自卑 身份認同對認同紊亂 成年期的三個階段 結語 第三篇 自我認同的問題 人物傳記:G. B. S.(70歲)說蕭伯納(20歲)遺傳:身份與身份認同 病理描繪:關於認同紊亂的臨床影像 社會:自我和環境 總結 附錄:工作表 參考文獻 ...
第二節 作家身份轉型與去西方化 一、“去西方化”與文學格局的變更 二、從“西化”知識分子到“鄉土”作家 第三節 作家身份轉型與當代文學話語機制的形成 一、階級一民族國家話語的形成 二、非西方化思維結構與文化建制 三、“新的人民的文藝”與當代文學的現代性 第二章 作家身份認同與當代文學的階級規訓 第一...
教師學習與身份認同 《教師學習與身份認同》是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種族主義的邊界:身份認同、族群性與公民權》是2015年07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法)達波洛尼亞。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比較研究的形式,結合理論研究和歷史研究,對當代種族主義的性質和概貌進行了歸納和介紹。書中還論述了發生在多國的出於對安全的偏執追求和日益突出的身份收縮現象是如何逐漸使強化對少數族裔的國內監控...
朱立立,安徽潛山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著有《知識人的精神秘史:台灣現代派小說的一種解讀》,參編《20世紀中國文學史》等,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學術刊物和多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發表論文四十餘篇。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台灣文學中的歷史記憶與身份認同 ...
晚期現代中的學習,身份認同與敘事 晚期現代中的學習,身份認同與敘事是一本2014年出版的圖書,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塔菲爾將“社會認同”定義為:“個體的一些知識,這些知識是關於他(她)從屬於某一社會群體,以及對作為社會成員的他(她)而言是具有顯著感情和價值的東西”。正是通過這一過程,個體附屬並投身於他們所屬的特定社會群體之中。基本歷程 社會認同理論認為,社會認同是由類化、認同、比較建立的,因此社會認同理論又被...
《制度與組織:思想觀念、利益偏好與身份認同》是一本2020年03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W.理察·斯科特。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構建一個更加清晰的分析框架,對制度理論與組織研究之間的關係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全面呈現了文化與組織社會學、制度經濟學、社會認知心理學、政治學、管理理論等...
人文學術研究中的文化身份 本土文學“合法化”與認同危機 中日文化交流史中“自我”與“他者”的互動:類型及其含義 從國學、漢學、中國研究到“新中國學”香港中文大學的國學“身份認同”之旅 反思性研究與當代中國民族認同 現代知識分子的文化想像與文化定位 文化研究的跨學科身份 歷史回歸:關於離散、混雜、地點與...
”這種權力觀正是後殖民主義汲取營養的重要土壤,一種構建在西方殖民霸權之上的、對於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話語暴力,不僅使殖民地文化殖民化,更重要的是,構建在西方敘事上的文化觀念使被殖民的民族產生一種被強制的文化認同感,後殖民主義就是試圖解構這一建構在不平等話語上的權力──知識體系。後結構主義 後結構...
圍繞財富素養概念,作者總結了其中蘊含的十個方面:財富思維、財富知識、財富身份、財富格調、財富習慣、財富投資、財富安全、財富教育、財富責任、財富領導,旨在提高讀者的財富意識,樹立正確的財富觀,進一步深化讀者對財富的理解和洞察,更好地管理現有的財富,梳理出未來的投資理財思路,從而達成“錢的第四維”的願景。
愛首先是給予,給予最重要的意義並不在於物質方面,而在於人性方面,指的是把自己身上存在的東西給予別人,把自己的快樂、興趣、同情心、諒解、知識、幽默和憂愁等給予他人。在給予中,人們不知不覺地使別人身上的某些特質得到新生,這種新生的東西又給自己帶來了新的希望。愛也包含了關心,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母親對...
解離症患者應首選精神科進行就診。精神科醫生具備專業的知識和經驗,能夠全面評估患者的症狀、病史及心理狀態,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診斷流程/診斷依據 解離症的診斷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病史採集:醫生首先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的精神創傷經歷、家庭環境、性格特點等,以了解可能的致病因素。臨床表現評估...
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委託項目“後殖民語境下的身份認同話語研究”(08JD10)湘潭大學博士啟動課題 “後殖民語境下的身份認同話語”湘潭大學課題 “新左翼與當代中國文化思潮”(10QDWX05)湘潭大學“韶風·博士論壇”之“誰之中國性:新啟蒙以來文化身份認同話語的變遷”,2009年。湘潭大學“韶風·博士論壇”之“知識...
第八章 中美外交“對話”的話語秩序、身份與國家形象的隱喻敘事研究 8.1 引言 8.2 研究綜述 8.2.1 國外研究 8.2.2 國內研究 8.3 身份、形象與話語秩序 8.4 身份、國家形象的隱喻互文性敘事研究 8.4.1 研究方法、過程與工具(Wmatrix)8.4.2 身份研究 8.4.3 身份認同 8.4.4 國家...
《文化記憶》是2015年5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揚·阿斯曼(Jan Assmann),譯者是金壽福、黃曉晨。內容簡介 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記憶(有關過去的知識)、身份認同(政治想像)、文化的連續性(傳統的形成)三者之間的關係。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在古代埃及、以色列和希臘三種高級文化中,有...
身份認同包括個體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和對所歸屬群體的確認。主旋律影視作品實現身份認同所需要的,是承載理想、信仰、觀念的文化符號和莊重的共同參與儀式。將青年優質明星偶像作為文化符號建立與青年的連結,在青年心中建立自我身份的理想化形象,在想像和現實的交融中生成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共青團之間的重要連結。此外,形而...
心理上的認同感已成為消費者作出購買的品牌和產品決策時的先決條件,個性化消費正在也必將再度成為消費的主流。主動性消費 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下,即使在許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中,大多數消費者也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對產品進行鑑別和評估,但他們對於獲取與商品有關的信息和知識的心理需求卻並未因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