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儒家的思想理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知命,即知天命,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知天命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勘破,即我已經知道了人生在世的意義和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命
  • 性質:儒家的思想理念
  • 提出者:孔子
  • 出自:論語
基本內容,詳細解釋,

基本內容

孔子說他自己:"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論語·憲問》)他盡了一切努力,而又歸之於命。命就是命運。孔子則是指天命,即天的命令或天意;換句話說,它被看作一種有目的的力量。但是後來的儒家,就把命只當作整個宇宙的一切存在的條件和力量。我們的活動,要取得外在的成功,總是需要這些條件的配合。但是這種配合,整個地看來,卻在我們能控制的範圍之外。所以我們能夠做的,莫過於一心一意地盡力去做我們知道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計成敗。這樣做,就是"知命"。要做儒家所說的君子,知命是一個重要的必要條件。所以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
由此看來,知命也就是承認世界本來存在的必然性,這樣,對於外在的成敗也就無所縈懷。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就永不失敗。因為,如果我們盡應盡的義務,那么,通過我們盡義務的這種行動,此項義務也就在道德上算是盡到了,這與我們行動的外在成敗並不相干。
這樣做的結果,我們將永不患得患失,因而永遠快樂。所以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又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詳細解釋

“知命”就是“知天命”
孔子所說的“知命”就是他所說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的“知天命”,包含十分複雜的意蘊。其中主要有這樣幾層意思:1、天命是客觀存在。2、天命不可預知不可認識。3、人生起點不同,基礎不同,要求也不能相同。4、在現有基礎上盡力去做即可以,能夠努力盡力竭力,“內省不疚”便問心無愧。下面分別解釋這幾個方面。
1.天命是客觀存在
天命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客觀存在實際就是指生命狀態的個別性、特殊性。每個人下生命運就不同,生在貧寒之家與生在富貴之家不同,生在乞丐之家與生在帝王之家不同。這種情況沒有選擇性,而完全是偶然,這便是命。人生的時間與空間也是命,生在利比亞、伊拉克、阿富汗這樣的動亂國家與生在已開發國家的兒童生活質量豈止天壤,也是命。生在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的百姓普遍幸福,而生在鴉片戰爭後的人普遍受苦受難,也是命,而人們是無法選擇的。我講課時曾經說過,當官、經商、做學問都不是一代人的事,基礎很重要。起點高低很關鍵。“長袖善舞”,“多財善賈”,這便是基礎,也是命運。
2.天命不可預知不可認識
天命是肯定存在的,但天命是不可預知的。正是這種不可預知性,才使人生有滋有味,才充滿期望。如果什麼事先都知道了,那么人生便索然寡味了。俗語說:“人不知死,車不知翻”,就是命運不可知的一種認識。人的死亡是不可躲過的,是可以預期的,即一百多年,最長不過一百四五十年而已。確知活這么長壽命者,全世界恐怕只有孫思邈一人而已。當今社會生活水平高了,人的平均壽命在增長,但也難以突出這個數字。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經寫到:“七十八十算正常,九十以上算高壽,一百以上是壽星,二百以上是妖精”,妖精不是人類。這樣,人們就不必企求長生不老,但也要珍惜生命。而其他如官運、財運、桃花運也都難以預知。只能順應天意而已。古人的“守份”,安身立命是對的。
3.人生起點不同,基礎不同
人生起點不同,基礎不同,要求當然就不能相同。有人看別人條件好就眼熱,便屬於“不知命”,看別人有個好爸爸,便可以安逸得到很多,小小年紀,便有房有車,而自己出身貧寒,則一無所有。這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憑藉自己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和打拚去改變生活處境。不要看別人的爸爸如何,而你自己應當努力做個好爸爸。這樣,才算是“知命”。
4.在現有基礎上盡力去做即可以
知命之後,很多事情便都心安理得,自己努力去做就可以了,不必規定一個具體目標。比如幾年要掙一百萬之類,這樣會活的很累很煩。只是不斷上升的趨勢就好。這樣容易做到,也容易滿足。溫飽以上的“內省不疚”便是幸福。幸福並不遙遠,幸福與錢有關係,但錢不起很大作用。能夠做到這樣,便是“知命”。 “知命”還應該含有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很短暫,故更應該抓緊時間學習與工作,使生命更有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