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原文: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由:
孔子的學生,姓仲,名由,字
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訴你對待知和不知的態度吧(即對待學問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這是廣為流傳的一句
孔子名言,後世被用來提醒人們用老實的態度對待知識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要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實事求是的作風,避免魯莽虛榮的風氣。
還有另外一種解釋,看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的奧秘》中,曾仕強教授的意思是:我知道一件事是為了知道這件事的人而知道,我不知道一件事是為了不知道這件事的人而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曾仕強教授舉了一個孔子的學生和螞蚱打賭的例子,螞蚱說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學生說有四季,後來他們一塊問孔子,孔子看了看螞蚱,對他們說,一年有三季。螞蚱走了之後,孔子的學生問原因,孔子說,螞蚱活不過秋天,所以對他來說一年就是有三季,你跟他爭死還是有三季。所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意思應該是“知道某個知識”是為了“知道這個知識”的人/物。(知之 為 知之),後半句同理。
告訴人們,要虛心學習,不要不懂裝懂。
讀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選自《
論語·為政》
古人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問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學識淵博,越要虛懷若谷。作為專家、學者,對不知道的東西,我們不僅應當老實地承認“不知道”,而且要敢於說“不知道”。
孔子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不知道的事物採取存而不論的態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當然不可能樣樣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認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種老實的態度,也是最聰明的態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呂端,宋太宗稱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就是棄“小慧”而就“大智”的一個好例子。《漢書》中張釋之為上林尉的辯護,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來立論,從而得到漢文帝理解的。
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斷,孔子要他記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種治學態度,孔子可能說的是另一個意思:“子路啊,你可記住了,該知道的就知道,不該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這才真正的智慧啊。”
示例
古人質實,不尚智巧,言論未詳,事實先著。——宋·陸九淵《與朱元晦書》
出處
《
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排行老二,漢族人,
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後世稱之為聖人。
編撰了我國第一部
編年體史書《春秋》。
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
陬邑昌平鄉(今
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
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
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
秦漢保存下的《
史記·
孔子世家》。儒教殷王室的後裔,武王滅殷後,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其遠祖遂成為
宋國貴族,孔子出生於魯國,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為士。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學無常師,尤其留意於周代的禮儀制度,以恢復周初的“德政”為自己的理想,並很早便以博學知禮而名聞遐邇。
“儒”,本義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為人相禮,祭祖祀神為本質的人。因相禮前他們必須沐浴齋戒,故稱之為“儒”。
說到了儒家經典,就自然要提到《論語》。“論語”二字的解釋有很多。《
漢書·藝文志》曰:“《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即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說法有很多很多,現代人一般皆從《漢書》之說,將其理解為語言的論纂,用現代漢語說, 就是語錄,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學對孔子言行的追記,也有一些是對孔子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
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
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禮》 《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著《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
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
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與《
大學》《
中庸》《
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美國詩人、哲學家
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1988年,75位
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美國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他有眾多弟子,如子貢、子路、顏淵等。被後世尊為“亞聖”的孟子是他孫子孔伋(字
子思)的再傳弟子。最著名的一篇《
關雎》。
中譯英
Say yes if you know, say no if you do not know, which is the wise behaviour.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知:zhì四聲,通“智”)也。
when you know a thing, to hold that you know it; 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to allow that you do not know it.
當你知道一件事,說你知道它;當你不知道一件事,容許你說不知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