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不知的事例,《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知為不知的事例
- 拼音:zhī zhī wéi zhī zhī
- 出處:《論語·為政》
- 注釋: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成語,出處,解釋,譯文,
成語
知之為知之
【拼音】zhī zhī wéi zhī zhī
出處
《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解釋
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聰明的。指做學問態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誠實。女:同“汝”,你。由:孔子的學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注釋】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之:第一個“之”是代孔子的訓言,其餘的帶事物。
譯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聰明的。
【內容嚮導】講的是學習態度,說明探求學問或了解事物,應採取極其誠實的態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裝懂,要實事求是。孔子這段話是對弟子子路講的,一開始採用呼告、感嘆的句式,以求聽者的注意和重視,也說明了孔子對這一學習態度的極端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