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芒竹葉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submuticus S. L. Chen et Y. X. jin):葉鞘無毛,邊緣被纖毛;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8-14毫米。花序軸粗糙,疏生毛;小穗孿生,長約3毫米;第一穎頂端芒長0.5-1厘米,第二穎頂端無芒。分布於中國四川和雲南;生長於林緣濕地。
台灣竹葉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formosanus (Honda) S. L. Chen et Y.X. Jin)與原變種區別為:葉片披針形,長9-13厘米,寬12-25毫米,小穗長3.5-4毫米;第二穎的芒長達3毫米,第二外稃頂端芒尖至具長約0.5毫米的芒。分布於中國四川、貴州、台灣、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區;生長於草地疏林陰濕處。
中間型竹葉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intermedius):葉鞘密被疣基硬毛,邊緣被纖毛;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5-15毫米,基部斜心形。花序軸及穗軸密被長柔毛和長硬毛;小穗孿生,稀上部者單生,長3-3.5毫米;兩穎均具5脈,第一穎具芒長5一10毫米,第一外稃頂端具小尖頭,具7-9脈。分布於中國和日本;在中國分布於浙江(南部)、台灣、四川、廣東、廣西、雲南;生長於山地、丘陵、疏林下陰濕地。
大葉竹葉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owatarii (Honda) Ohwi):稈纖細,上升部分高30-80厘米。葉鞘、葉片、花序軸密生長柔毛或疣基毛,葉片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5-30毫米。小穗孿生,長約4毫米,第一穎的芒長約8毫米,具5脈;第二穎有長約1毫米的芒,具5-7脈;第一外稃頂端具小尖頭,具7-9脈。分布於日本、泰國北部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貴州、台灣、廣東和雲南;生長於山地疏林下陰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