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基礎論》內容簡介:實踐告訴我的這個哲學觀點,我雖然沒去做深入研究,但我一直在思考著。由於登封縣在1958年“大躍進”的年代裡曾有“一塊石頭砸開了哲學大門”的宣傳,我在登封一中上國中時,就已經開始閱讀一些淺顯的哲學讀本。在高中政治課中,已經較系統地學習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基本介紹
- 書名:矛盾基礎論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467頁
- 開本:32
- 品牌:河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陳書棟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5052383, 721505238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矛盾基礎論》是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陳書棟,男,1950年12月生,大學文化程度,研究員。早期在農村勞動,煤礦務工,東海艦隊服役;1977年考入河南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從事行政工作。曾任鄭州市農林牧業局副局長,鄭州市農林科學研究所黨總支書記、所長,鄭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現任鄭州市農業局黨委書記、局長。在職碩士。20年來一直從事農業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先後獲省二等以上科技成果獎6項,撰寫農業經濟專著和論文50餘萬字,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津貼;是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第九屆人大代表,鄭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鄭州市勞動模範、鄭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政協鄭州市第十屆常委委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物質的特性
第二章 矛盾的生成
一、基礎存在的普遍性
二、基礎哲學範疇的確定
三、基礎哲學範疇提出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 矛盾的發展
一、矛盾的規定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三、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
四、矛盾的發展過程
五、矛盾的發展規律
第四章 矛盾的轉化
一、矛盾轉化的必然性
二、矛盾轉化的前途
三、矛盾轉化的條件
四、矛盾轉化的方式
第五章 矛盾的統一性和鬥爭性
一、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
二、矛盾的鬥爭性
第六章 認識矛盾的基礎
一、認識矛盾的基礎是物質
二、感性認識的有關問題
三、理性認識的有關問題
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對象
五、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途徑
第七章 運用基礎範疇研究工作
一、用基礎範疇研究事物發展
二、用基礎範疇研究辯證法的規律
三、用基礎範疇總結歷史經驗
四、用基礎範疇研究工作
第八章 運用基礎範疇研究社會主義理論
一、研究社會理論問題的一把鑰匙
二、列寧過渡時期理論的創立及實踐
三、學習列寧過渡時期理論的意義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學基礎
五、在改革開放中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六、中國特色理論的地位及其世界意義
結論
附錄一:本書闡述的主要問題及釋疑
附錄二:專家評述
附錄三:古今中外“一分為三”說文獻摘錄
第二章 矛盾的生成
一、基礎存在的普遍性
二、基礎哲學範疇的確定
三、基礎哲學範疇提出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 矛盾的發展
一、矛盾的規定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三、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
四、矛盾的發展過程
五、矛盾的發展規律
第四章 矛盾的轉化
一、矛盾轉化的必然性
二、矛盾轉化的前途
三、矛盾轉化的條件
四、矛盾轉化的方式
第五章 矛盾的統一性和鬥爭性
一、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
二、矛盾的鬥爭性
第六章 認識矛盾的基礎
一、認識矛盾的基礎是物質
二、感性認識的有關問題
三、理性認識的有關問題
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對象
五、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途徑
第七章 運用基礎範疇研究工作
一、用基礎範疇研究事物發展
二、用基礎範疇研究辯證法的規律
三、用基礎範疇總結歷史經驗
四、用基礎範疇研究工作
第八章 運用基礎範疇研究社會主義理論
一、研究社會理論問題的一把鑰匙
二、列寧過渡時期理論的創立及實踐
三、學習列寧過渡時期理論的意義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學基礎
五、在改革開放中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六、中國特色理論的地位及其世界意義
結論
附錄一:本書闡述的主要問題及釋疑
附錄二:專家評述
附錄三:古今中外“一分為三”說文獻摘錄
序言
關於兩個事物共同作用於第三個事物(即生成矛盾的基礎)生成了矛盾——這個觀點,在我心中已經埋藏36年了。這個觀點是實踐告訴我的。記得那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我還是一個十幾歲的登封一中高中二年級學生。由於當時學生對學校校長的看法有分歧,一部分學生要保校長,一部分學生要“打”(批判)校長,便形成“打”與“保”對立的兩個學生紅衛兵組織。隨著鬥爭的深入開展,校內學生運動和縣直幹部的運動又結合了起來,在“炮轟縣委、揪縣委黨內走資派”時,又由於人們對當時縣委書記的看法有分歧,在全縣範圍內又形成了“打”與“保”的兩個民眾組織。爾後,這個全縣性的“打”與“保”的兩個對立的民眾組織,又與整個河南省的民眾運動掛上了鉤,又圍繞著對省委省政府領導認識的分歧(說實話,一個農村中學的學生,根本談不上什麼對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認識”和“分歧”),參與了河南省的“打”與“保”的兩個對立的民眾組織。這些實事告訴,我:任何一個矛盾都是因為兩個事物對第三個事物發生作用時才產生的。
實踐告訴我的這個哲學觀點,我雖然沒去做深入研究,但我一直在思考著。由於登封縣在1958年“大躍進”的年代裡曾有“一塊石頭砸開了哲學大門”的宣傳,我在登封一中上國中時,就已經開始閱讀一些淺顯的哲學讀本。在高中政治課中,已經較系統地學習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文化大革命”中,自己不僅閱讀了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提綱》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兩本書,而且通讀了兩遍《毛澤東選集》,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了解。但是,對矛盾的生成和矛盾雙方的對立必須作用於一個(基礎)事物的問題,在讀書中我並沒有發現。我是堅信生成矛盾的基礎是存在的。高中畢業後,我又參了軍,在部隊再次學習了《矛盾論》,寫了一個《(矛盾論)讀書札記》。
因為我心中長期埋藏著事物矛盾的生成都有它的基礎的觀點,所以,我一直關注著我國哲學界對辯證法的研究。多年來,人們抱著積極的態度對辯證法的體系、規律等進行了研究,這不僅開拓了辯證法研究的領域和內容,而且推動了辯證法學科的發展。
實踐告訴我的這個哲學觀點,我雖然沒去做深入研究,但我一直在思考著。由於登封縣在1958年“大躍進”的年代裡曾有“一塊石頭砸開了哲學大門”的宣傳,我在登封一中上國中時,就已經開始閱讀一些淺顯的哲學讀本。在高中政治課中,已經較系統地學習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文化大革命”中,自己不僅閱讀了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提綱》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兩本書,而且通讀了兩遍《毛澤東選集》,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了解。但是,對矛盾的生成和矛盾雙方的對立必須作用於一個(基礎)事物的問題,在讀書中我並沒有發現。我是堅信生成矛盾的基礎是存在的。高中畢業後,我又參了軍,在部隊再次學習了《矛盾論》,寫了一個《(矛盾論)讀書札記》。
因為我心中長期埋藏著事物矛盾的生成都有它的基礎的觀點,所以,我一直關注著我國哲學界對辯證法的研究。多年來,人們抱著積極的態度對辯證法的體系、規律等進行了研究,這不僅開拓了辯證法研究的領域和內容,而且推動了辯證法學科的發展。